隨著用肥高峰期的到來,寧夏化肥市場上演了一波量價齊升的行情,農民深感種糧壓力大增。此時,寧夏最大的尿素經銷商、自治區供銷社旗下的中農金合公司宣布:從2月25日起,由于中石油公司所產尿素出廠價由1850元/噸下調為1790/噸(每噸下調60元),向全區配送中心和農家店、加盟店敞開供應。
用肥高峰期化肥價格不升反降,為歷年罕見。業內人士介紹,今年全國尿素普遍供大于求,化肥市場競爭的激烈殘酷趨向白熱化,而目前銷售價格均高于其他省區的寧夏化肥市場,正面臨著新一輪“變臉”大戰。
市場格局的“亂”與“治”
寧夏有兩大尿素生產企業,即中石油寧夏石化分公司和寧夏豐友化肥公司。前者是全區最大的化肥企業,年產尿素百萬噸以上,其“昆侖”品牌長期統治著寧夏尿素市場。
曾記否,2008年以前,由于地方保護政策的干預,寧夏尿素的出廠和市場零售平均價格始終每噸低于周邊省區市場百元左右的價格,一批倒賣化肥的企業及人員應運而生,一時間造成寧夏化肥市場價格驟增,自治區平價分配到各市縣的化肥指標也不能及時足額到位,大量化肥流入外省市場,轉眼間“身價”倍增。自治區政府也曾采取一系列強硬措施嚴厲查處。但受利益驅動,依舊是能者大倒、弱者小倒,寧夏缺肥現象依舊凸顯,多次發生農民攔路持幣搶肥事件,農民及國營農場種糧戶苦不堪言。
由于化肥大量流入外省,造成寧夏尿素短缺,為了救急,自治區黨委、政府及農牧、供銷系統多次派人到位于蘭州市的中石油西北分公司求援。顧大局識大體的西北分公司也從未讓寧夏的求援隊伍空手而歸,多次派人到寧夏市場調研,并不止一次以超過全區實際用量指標的數量向寧夏增供尿素,從而與寧夏結成了唇齒相依的深厚友誼。如今中石油西北分公司的尿素,已占到寧夏銷售市場份額的90%左右。
2009年1月24日,國家財政部、發改委聯合下發了《關于改革化肥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就取消化肥價格限制政策、落實好促進化肥生產流通的各項優惠政策、采取綜合措施保持化肥市場穩定、完善農資綜合補貼調整機制、加強化肥市場價格監測和監督檢查做出明確規定;同年8月28日,國務院公布《關于進一步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允許更多資金雄厚的、有能力的企業進入化肥流通領域。自此,寧夏化肥經銷網點猶如雨后春筍。
生產企業的“爭”與“斗”
與此同時,亞洲最大的化工企業——— 湖北宜化以控股51%的優勢,投資20億元,在距離寧夏引黃灌區30公里的鄂爾多斯市棋盤井工業園區建立了內蒙古鄂爾多斯聯合化工公司,設計年產能力達120萬噸尿素,寧夏引黃灌區近千萬畝排灌暢通的肥沃之地成為其銷售重點。其銷售部門與寧夏一些銷售商及農家店達成不成文的銷售協議。加之去年12月,寧夏石化接受上級保供暖指令,對化肥生產用氣停供1個月,寧夏化肥價格頓時飛漲。而鄂爾多斯聯化卻使用另一條氣源,開足馬力加大生產,在寧夏市場乘虛而入,占有份額突增。
去年下半年以來,在寧夏農村,不論是中農金合,還是中國郵政的銷售網絡,甚至一些自成體系的銷售團體,幾乎所有的店鋪里都出現了“鄂爾多斯尿素”。采訪中,記者向這些經營商了解這一化肥是通過何種渠道,以何等價格進入寧夏銷售區域時,對方一律密而不宣。當記者驅車進入鄂爾多斯聯合化工廠,采訪企業目前生產、銷售,及寧夏市場的開拓情況時,銷售人員也是婉言拒絕。據記者所掌握的情況,其產地銷售價相對偏低是不爭的事實:同等含量、同樣重量的尿素市場價格,每袋價格均低于“昆侖”2元以上,即每噸便宜50元。記者在銀北最大的農資配送中心——— 平羅縣瑞欣農業生產資料公司了解到,鄂爾多斯聯化的尿素每噸出廠價為1760元,送到他們這個點每噸為1830元,而中農金合配送的中石油尿素,每噸出廠價則為1850元,到點價為1910元。
據了解,鄂爾多斯聯化去年銷往寧夏引黃灌區腹地、國家糧食基地青銅峽市的化肥就達5000噸以上。今年該公司的尿素產量將達到80萬噸,緊逼中石油寧夏石化,從而將徹底打破“昆侖”尿素在寧夏市場一統江山的局面。如此一來,也使得寧夏尿素市場趨向多元化,并促使化肥的銷售必須進入比產量、比質量、比價位、比服務的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狀態。
消費環節的“緊”與“松”
隨著 《關于改革化肥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的出臺, “松綁”了由政府調節的化肥價格和經營方式。但有關專家還是提醒,對化肥價格和經營方式的放開并不代表放松監管,加強對各種進入市場的化肥質量和價格的監管、監控勢在必行。作為化肥生產和銷售企業,理應從服務 “三農”大局出發,順價銷售,讓優質化肥加入市場競爭,既保障農民的利益,也樹立企業的品牌;種植者也應提高科學施肥水平及識別真假肥的能力,積極參與貯肥。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農墾前進農場職工購肥巧打時間差,去年淡貯之時,職工購進的尿素每袋僅63元至65元,比現在的市場價低了12元左右,二銨每袋125元至130元,目前已賣到了170元。全場共有3.2萬畝水稻,一年所需尿素1200噸,僅此一項所節省的肥錢就是一筆不菲的數字。無獨有偶,青銅峽市的農民也提前動手貯備了20%的尿素,緩減了春耕之即貨緊價挺的局面。
“七補八補不如化肥一補。”自治區物價局副局長朱世勇一語道出了農民的心聲。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加大了對農業生產的扶持力度。然而隨著煤、電價格的上漲,生資價格也步步上調,高成本使得化肥的價格有增無減,最終吃虧的還是農民。有關人士提出,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寧夏化肥市場的關注,使化肥市場價格明朗化、透明化、真實化,切莫使中央的好政策被漲價的化肥“吃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