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中央氣象臺再次發布寒潮黃色預警,從東北地區直到貴州,各地溫度普遍下降8~12℃。經幾輪超低溫天氣的侵襲,是否導致今年病蟲害減輕、農藥用量減少雖然有不同看法,但大田中越冬的病蟲源在超低溫下死亡率上升、越冬基數降低的現象確實存在并影響今年的用藥量。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昆蟲研究室雷仲仁研究員介紹,極低溫度對在本地越冬的害蟲影響較為嚴重,比如蝗蟲卵、棉鈴蟲蛹等都有可能因溫度較低而發生死亡。他告訴記者,1月20日在北京市小湯山特菜大觀園調查發現,設施蔬菜上的蟲口基數與往年相比已明顯降低,防治起來比較容易,這很有可能就是低溫的作用。該所植物病害研究室周益林研究員認為,今年的低溫天氣對病原菌,特別是小麥銹病、白粉病的越冬基數肯定有很大影響。至于來年病害的發生程度,最終取決于春季的氣候條件。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藥械處邵振潤處長認為,理論上講,這種超低溫天氣對越冬病蟲源是有殺傷作用的,實際情況要看回暖之后的調查結果,現在還沒有科學數據的支持。實際上如果蟲子凍死1%,對來年的病蟲害發生程度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所以現在對農藥用量有何影響還不能下定論。
據了解,各種昆蟲的越冬蟲態都有不同的抗寒能力,棉紅鈴蟲以幼蟲越冬,凡極低溫達-16℃時,同時有1個月平均溫度在-5℃以下,幼蟲會發生大量死亡;甜菜夜蛾以蛹越冬,在-12℃低溫下,僅能耐寒數日;粘蟲的各個蟲態都難以抵抗0℃以下低溫;稻縱卷葉螟以幼蟲或蛹越冬,其蛹100%死亡低溫為7℃、30天,幼蟲為12℃、30天。小麥白粉病病源真菌在-6℃以下難以越冬;小麥條銹病1月平均氣溫低于-6~-7 ℃時病菌難以越冬,但麥田若有積雪覆蓋可提高雪下溫度,氣溫即使下降到-10℃病菌也能越冬。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1月12日,北方大部地區極端最低氣溫一般都達到零下10℃以下,很多地區都出現了歷史極低值,這對抑制病蟲源越冬極其有利。
業內專家認為,2009年,受全球惡劣天氣、國際農作物種植面積下降以及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外農藥市場持續低迷。進入2010年,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利好刺激以及國際糧食補庫存的需要,國際農作物種植面積將再次回升,農藥需求面臨復蘇的期望。多位專家曾預測2010年國內農藥市場將是恢復性增長,走出2009年的低迷狀態,但隨著北半球提前進入冬季、氣溫較歷史同期偏低,病蟲在這場寒冬中較難生存,同時農作物成活面積也會出現下降,這對農藥的整體需求量是否降低雖不能過早定論,但幾輪低溫天氣必定是為此埋下伏筆。 農藥行業業績改善的預期,遭遇到自然環境的強勢挑戰,超低溫天氣或成農藥行業復蘇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