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1月10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肥料進口總量為411萬噸,同比下降34.3%。其中鉀肥進口只有200萬噸左右,比2008年下降了60%左右。而2008年進口量已經比2007年下降了44.19%。由于中國需求的萎縮,2009年全球鉀肥貿易量降至30年來最低。
據了解,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鉀肥需求國,每年鉀肥需求量在千萬噸左右。其中,國內生產約400萬噸鉀肥,其余的全部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達近70%。2007年我國進口鉀肥950萬噸。但是,由于國際壟斷巨頭近兩年堅持對我國出口實行“寧可犧牲產量也不犧牲價格”的高價政策,嚴重制約了中國的鉀肥進口能力。因此,2008年鉀肥進口量大幅下降到540萬噸。而去年初本來專家預計我國將進口700萬噸左右的鉀肥,但國際壟斷巨頭單方面堅持高價的策略,當年的鉀肥價格談判沒有結果,使得我國鉀肥進口量再次大降。數據顯示,近兩年中國對俄羅斯鉀肥的需求減少了40%,對加拿大鉀肥的需求減少了70%。
國際鉀肥壟斷巨頭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堅持高價格,嚴重抑制了中國國內的用肥需求。記者從一份近幾年我國鉀肥主要進口品種氯化鉀的平均進口價格表上看到,從2006年初到2007年底,氯化鉀的進口價格每噸不過從2130元上漲到2340元,上漲幅度不到10%。但是,2008年一年間,這個價格最高漲到4850元/噸,漲幅超過一倍。與此相對的是,我國農民對鉀肥的使用量大幅減少,國內鉀肥市場一片冷清。
國際壟斷巨頭的高價政策不但嚴重損害了中國消費者的利益,而且也危及到自身的利益。據統計,在國際鉀肥巨頭之一的俄羅斯鉀肥出口商BPC全球鉀肥供應消費體系中,幾年前一直獨占鰲頭的中國市場從2008年開始已退居第四,進口量還不足其外銷量的12%。由于中國需求的萎縮,2009年全球鉀肥供應受到重創,國際鉀肥貿易量降至30年來最低,國際鉀肥生產商開工率僅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