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鉀肥集團對鉀肥的壟斷強度勝于國際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對石油的壟斷。藉此國際鉀肥集團執抝地認為“只要控制鉀肥生產量,就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對鉀肥任意漲價”。但遺憾的是,一年來的市場走向卻提供了反證。盡管國際鉀肥主要供應商將2009年的鉀肥產量減少了三分之二,卻也沒能維持住所期望的鉀肥市場價格,國際鉀肥市場價格還是由2008年最高時的每噸1000美元,一路下滑到目前的每噸350美元。
進入2009年以來,關于國際主要鉀肥進出口方價格談判的猜測就從未間斷過,尤其是作為最大鉀肥進口國的中國,新一輪的鉀肥進口合同更是備受國際業界關注。坊間,六月中旬,有機構預測中國、印度等客戶會以每噸不低于500美元的價格簽訂合同。七月中旬,三家國際鉀肥供應商以每噸460美元的價格向印度供應鉀肥,比當時現貨市場每噸 700美元的價格大幅下降三分之一強。國際主要鉀肥供應商篤定中國國內鉀肥庫存不會維持到第三季度,但到了第四季度,國際主要鉀肥供應商卻并未看到期待已久的中國國內鉀肥供應緊張的局面,中國國內鉀肥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依然在持續下行。
2009年圣誕前夕,中國和俄羅斯鉀肥出口商 BPC達成2010年鉀肥進口合同,合同量為100萬噸,合同價格為出口到岸價每噸350美元,與上一合同價相比大跌了40%,這個價格也低于國際社會普遍的預期。至此,曠日持久的鉀肥談判塵埃落定,國際鉀肥市場買賣雙方一年多來的價格冷戰宣告結束。
實踐證明,鉀肥的壟斷高價,帶來了壟斷者不愿看到的兩個后果:一是鉀肥壟斷高價抑制了鉀肥消費,導致國際鉀肥進口消費量達到三十年來新低;二是鉀肥壟斷高價招致了更多的新進入者,激發了全球投資者投資鉀肥的熱情,積聚了行業擴張動能,使全球鉀肥產能有加劇過剩的趨勢。
鉀肥價格的理性回歸,是非壟斷的市場大眾消費群體對高度壟斷的鉀肥集團的一次完勝。一年多來,這場全球關注的鉀肥進出口價格馬拉松式的談判,實質上是國際鉀肥的老牌資本主義帝國思維,前蘇聯解體后的新生資本主義思維和新興經濟體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維的一次碰撞。在當今網絡經濟時代“先予后取”的新經濟模式的大背景下, 國際鉀肥集團對80%鉀肥利潤率還不滿足的掠奪式經營,必定會以失敗而告終。新經濟模式要求企業必須承擔起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把盈利看作是實現社會價值和責任的副產品,而不是將獲取企業高額壟斷利潤作為企業經營的終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