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取消了對化肥經營企業所有制性質的限制后,國有大中型農資公司數量銳減,小型化肥經銷商的數量出現了大幅增長,呈現明顯的大退小進特征。
陜西省一家總投資近9億元的大型農資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因資金鏈斷裂等原因,該公司即將關門歇業。該公司一度擁有1800個加盟店,14個區域物流配送中心和45個倉儲配送站,旗下擁有化肥、農藥、農膜、獸藥、農機具供應商200余家,年銷售收入超過3億元。但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化肥生產企業普遍要求經銷商先付款,后發貨,這家大型農資企業不僅難以獲取批零差價利潤,還經常因批零價格倒掛出現虧損,最終不得不放棄化肥經營。
事實上,類似陜西省這家企業的遭遇在全國并不鮮見。記者采訪了解到,與2007年相比,陜西、河南、山西、山東、安徽、河北以及遼寧、吉林、黑龍江等20多個省市的地市級以上農資公司數量普遍減少了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浙江、廣東兩省,原國有性質的大型農資企業甚至已經全部解體。
但與國有大中型農資公司數量銳減相反,小型化肥經銷商的數量卻出現了大幅增長。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統計顯示,截至11月底,全國注冊登記的小型農資企業(含個體工商戶)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約5%。而陜西、河北、黑龍江等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則向記者透露,截至11月底,登記注冊的小型農資經營企業數量同比分別增加了20%、15%和30%。其中,僅陜西省渭南市今年以來新增的化肥個體工商戶就達115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6.6%,個體工商戶所占比重已經由2008年的60%提升至90%以上。與此同時,該市縣級以上化肥經營企業數量比2008年減少了6家,呈現明顯的大退小進特征。
有關專家指出,農資流通領域之所以大退小進,主要還是因為小企業管理環節少,成本低,容易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