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沭縣把復合肥產業作為產業集群發展的重點,堅持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運作,使復合肥產業發展駛入了快車道。目前該縣金正大、史丹利、富士化肥等30余家復合肥生產企業年生產能力突破860萬噸,全國復合肥市場占有率達30%以上,成為國內品種最全、產量最高、品牌最響、規模最大的優質復合肥生產基地。
產業化經營
臨沭縣高度重視復合肥產業,在市場開拓與產業培植的實踐中,精心打造、拉長復合肥產業鏈,及時出臺了“三放開、四不限、兩最低”以及資金扶持、場地優先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措施,并邀請了16位知名肥料專家進行研討論證,提出爭創“全國優質化肥生產基地”的目標。先后舉辦了臨沭縣復合肥行業發展研討會,承辦了21世紀中國復合肥質量管理與行業發展研討會等十余次大型研討會,為臨沭縣肥料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為把復合肥這“一品”變為“一業”,把“一業”膨脹為一個具有互補優勢的產業集群,進而把這個產業集群培育成全國特色優勢行業,按照“抓重點、抓骨干、扶優扶強”的原則,該縣每年選定一批肥料企業作為扶持重點,在推薦貸款、供應土地、安排項目、并購企業、推介上市、給予貼息、申報名牌、形象宣傳上實行“八優先”,力促肥料企業快速發展。近年來該縣先后實施肥料技改和新上項目15個,累計投資達20億元,特別是重點企業鉚著勁地做大做強:金正大瞄準國際市場,投資6.8億元建設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00萬噸包膜控釋肥生產線;金沂蒙投資3.9億元建設國內一流的100萬噸高塔造粒復合肥;史丹利投資4.6億元新上雙塔熔融復合肥、硫酸鉀復合肥;常林集團投資1.3億元建設60萬噸硫基氨化造粒復合肥,富士化肥投資1.26億元新上了塔式熔體造粒復合肥和氨酸法復合肥。現今,金正大公司成為亞洲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企業,被推選為全國肥料行業唯一的“中國全面小康與新農村建設十大貢獻企業”,并被評為中國化肥百強成長企業第一名;史丹利公司實現銷售收入位列中國復合肥行業前五強。
標準化生產
臨沭縣復合肥產業起步于1992年,因其肥效全、養分高、價格低,深受農民青睞。于是,短短幾年內,全縣大大小小的企業達到了上百家。但是,一些企業為牟取暴利,產生了短視行為,刻意降低肥料含量,造假現象嚴重。2003年初,臨沭縣被國家有關部門定為4個全國農資重點整治地區之一,臨沭復合肥產業已經走到一個十字路口。任其自流,必將被市場淘汰;科學引導,方有可能健康發展。為此,該縣明確要嚴厲打擊制假造劣行為,落實了一系列嚴格的監管措施,要求各肥料企業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組織生產,全力打造全國優質肥料生產基地。全縣劃成5個責任區,選派36名駐廠監督員,逐級簽訂《監管目標責任狀》,形成上下貫通、左右相聯的全方位監管網絡;推行“四個一”管理辦法:即每個企業派駐一名質量監督員、每年度召開一次行業發展分析調度會、每年在各重點企業召開一次現場辦公會、每個規模以上肥料企業都要爭取獲得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堅持做到“四不放過”:即不查清源頭不放過,不責令整改不放過,不嚴厲處罰不放過,不追究責任不放過。兩年多時間里,全縣取締數十家違法生產企業和產品不達標企業。自此,臨沭縣的肥料生產逐步步入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
品牌化運作
該縣先后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30多家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起技術合作關系,建起復合肥研發中心、生產中心和物流中心,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大力發展高效復合肥和生物有機肥。肥料企業通過大力實施品牌化戰略,由產品生產者逐步成為復合肥行業的技術創新者、專利擁有者、品牌領先者、標準制訂者。金正大公司成為全國控釋肥標準的起草人,史丹利繼續引領高塔造粒技術,金沂蒙在內質型雙塔緩控釋肥上填補了國內空白,常林集團開發研制出中國第4代高科技肥料——藻菌生物肥,富士化肥率先以氨酸法生產新型復合肥……通過企業品牌的集聚,打造“品牌臨沭”。目前,全縣復合肥企業累計爭創中國馳名商標3個,國家免檢產品26個,省名牌產品12個,省著名商標10個。金正大集團在美國加州建立了控釋肥研發基地,與他們聯手的是美國兩家科研機構、一所大學的9名頂級肥料專家;史丹利公司與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玉米專家李登海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目前臨沭復合肥發展已經獲得階段性的巨大成功,先后被國家質檢總局、科技部等權威部門授予“全國優質化肥生產基地先進縣”、“國家火炬計劃復合肥產業基地”、“綠色肥料產業基地”、“中國產業集群品牌50強”和“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百強”等榮譽。(吳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