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磷復肥行業的寒冬已不期而至。面對當前市場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的突出問題,政府加強宏觀調控進行事前把關、行業加強評價和預警體系建設顯得尤為迫切。但遠水難解近渴。作為市場競爭的主體,企業最應提早做好“過冬”準備。
首先要自律,上項目不必跟風,應順勢而為。做行業的前三強,是許多磷復肥企業心照不宣的目標,但必須揚長避短,有所取舍,有所為有所不為。產能過剩的老路子,誰都知道走不得。但現實中,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往往難以平衡。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李勇武近日指出,2009年磷肥產能過剩20%,前8個月產業投資同比增長84.5%。而幾乎就在同時,投資一兩億元、年產量幾十萬噸的復合肥新項目建設仍如火如荼,但市場前景看好的有機肥、緩控肥的項目建設倒是雷聲大、雨點小。磷復肥行業只謀劃“量”的擴張,達不到“質”的飛躍,不能凸顯差異化,企業也得不償失。擴能是一把雙刃劍,一招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
其次要“困”中思變,“危”中求“機”。企業應居安思危,從大處著眼,通過調整、優化產品和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練就應對產能過剩的“強身術”。如銅陵化學工業集團依據國家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借助國家博士后工作站和兩個省級技術中心,積極尋求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鏈,即維持現有磷復肥規模,走“壯大硫磷化工、發展精細化工、進軍煤化工、適時介入氟化工”的發展戰略。通過加快宿松磷礦80萬噸/年磷礦采選工程、60萬噸/年磷石膏緩凝劑項目、20萬噸/年硫酸聯產2萬噸硫酸鹽項目建設,與有關科研院校合作建設2萬噸/年濕法精制食品級磷酸工業示范裝置,開發化纖鈦白等高端產品,堅持多條腿走路,使企業不吊死在化肥這一棵樹上。
解開磷肥產能過剩的死結,貴在每一個磷復肥企業的自律、自強。只要我們都為此付出努力,光明其實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