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的生產和使用是一項系統工程,鑒于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壓力,化肥產業在未來仍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化工學會化肥專委會秘書長陳奕峰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我國肥料企業應通過科技創新從根本上提升實力,朝著高效化、液體化、緩效化、復合化、功能化等方向大步邁進,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緊跟國際趨勢推動科研攻關
近年來,發達國家肥料技術的發展趨勢體現在幾個方面:向高效化發展,提高肥料的養分含量與利用率;向液體化發展,用氨水及其他含有多種營養元素的液體肥直接作為肥料;向緩效化發展,通過控制肥料的溶解和釋放速度,進而與農作物吸收過程相協調;向復合化及復混化發展,不能只停留在單一元素品種上;向功能化發展,如農藥功能、激素功能等。
陳奕峰介紹,目前我國化肥新產品還集中在氮、磷、鉀等基礎肥料品種上,對一些國際上日趨流行的新化肥品種則缺乏深入研究,在復混肥、生物肥、中微肥、緩釋肥等領域的技術力量比較薄弱,化肥品種總體上以仿制為主,真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較少,因此必須努力提高化肥產業的技術含量。
他表示,科研院所是新型肥料的研制者,企業是成果孵化器,只有兩者結合才能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但是當下這兩者脫節的現象很嚴重,我國肥料科技成果的轉化率還很低。此前,江蘇省在全國率先采取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申報課題的做法,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但多數省市還沒有這樣做。
密切聯系市場實現重點突破
陳奕峰認為,我國肥料產業國際競爭力不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與市場聯系不夠緊密,產品不能很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因此,要提高化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就必須下大力氣調整產品結構,并適應市場需要明確肥料科技創新的重點。
譬如,在氮肥行業,推廣新型煤氣化技術、新型凈化技術、大型裝置成套技術等;在磷肥行業,開發低品位礦利用技術、發展高濃度磷復肥、提高磷資源利用率等;在鉀肥行業,開發鹽湖鹵水直接提取硫酸鉀技術、非水溶性鉀礦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圓顆粒鉀肥生產技術等;在有機肥行業,推廣有機廢棄資源的綜合利用技術、無害化有機肥的快速生產技術等;在生物肥行業,推進固氮菌、解磷菌、解鉀菌的工業生產。
化肥產品的技術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設備創新和工藝創新的影響。他指出,我國缺乏大型化肥生產設備的制造能力,只能對引進的設備結合國情進行改造,大型設備企業的主要技術多數是從國外引進;生產工藝方面國內有一定突破,但與國外還存在多方面的差距。這些因素對肥料技術創新形成了制約,需要盡快改變這一現狀。
面對個性需求開發肥料新品
陳奕峰告訴記者,我國在新型肥料的開發方面,應根據不同土壤類型、植物品種、生育期、生態區和需求目的,建立不同生態區域主要作物的高效復合(混)肥區域配肥技術,提出高效專用的肥料配方。眼下看來,有幾個肥料新品種值得重點關注。
其一是新一代農藥-肥料的研制。藥肥合一產品短效為農藥,長效為肥料。研究表明,肥料與農藥合理混配后施用,不僅可避免兩者之間的拮抗作用及對農作物的不良影響,而且可增加它們之間的協同作用,減少農藥與肥料的用量,達到保護環境、提高土地效益的雙重效果。目前,在某些作物上已經取得了良好的試驗結果,如花生、棉花、水稻等。
其二是緩控釋肥料的研制。現在已經有30多個國家開展了緩控釋肥料的研究,國際市場有商標注冊的緩控釋肥料大約有30多種。我國化肥生產品種單一,以低濃度單質速溶化肥為主,肥料的養分溶解和釋放速度太快,作物來不及吸收導致損失嚴重。因此,減緩、控制肥料的溶解和釋放速度,已成為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
其三是微生物有機肥料。它與微生物制品相比,還含有營養豐富的有機載體,其關鍵技術是功能微生物與有機載體的配伍。黑龍江省農科院土肥所開發的CSP3促生真菌不僅具有優良的解磷解鉀功能,而且能與有機、無機肥復混使用,還具有刺激植物生長、防病抗病的功能。
據了解,“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新型肥料創制”重點項目,就在這些關鍵技術領域做了重點部署,有關部門希望以此提高我國肥料工業的原始創新能力和科技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