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肥、柴油等較2008年大幅降價的背景下,中國政府調整了對種糧農民的農資補貼方案,期望使該補貼更多與生產成本和市場糧價掛鉤,補貼的規模將更為穩定。
9月17日,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解讀了相關政策文件。這份8月19日印發的文件首次提出,農資綜合補貼應根據農資價格和市場糧價“動態調整”。當農資價格下降時,該項補貼“只增不減”。
按照財政部有關負責人的解讀,農資綜合補貼的規模應根據上一年度化肥、柴油價格的漲幅和糧食播種面積確定,實行“當年補上年”辦法。也就是說,當年農民領取的農資綜合補貼,是對上一年農民因農資漲價而增支的補貼。
農資綜合補貼是中國農業補貼的主體。目前,中央財政對農業的補貼共有四類:首先是農資綜合補貼,其余三項則包括糧食直補、農機購置補貼、糧種補貼。
農資綜合補貼由中央財政支付,用于彌補種糧農民因化肥、柴油等漲價而增加的成本。2008年,中央財政支付的上述四項補貼總額為1028.6億元,而農資綜合補貼則達716億元,占年度四項補貼總額的近70%。
中國自2006年實行“農資綜合補貼”。2008年,由于化肥、柴油等大幅漲價,中央政府曾數次增加該項補貼。據財政部經濟建設司有關官員介紹,有了上述“動態調整機制”,今后可做到每年只補貼一次,農資綜合補貼的規模會更加穩定。
按照新的機制,今后的農資綜合補貼,應設定某一年為基期年。目前,初始基期定為2008年。今后,當農資價格較基期上漲較大時,中央財政就增加農資綜合補貼規模。當農資價格低于基期時,該項補貼維持上年的規模,“只增不減”。
當然,基期年也會“滾動調整”。未來年份中,只要糧食畝均化肥、柴油支出高于2008年的水平,則以該年作為新的基期年。財政部官員稱,由于基期是根據農資價格“滾動調整”的,因此可保證該項補貼“只增不減”。
與此同時,該項補貼的規模也取決于當年的糧價水平。如果糧價漲幅不大,彌補農資的漲價主要靠中央財政增加農資綜合補貼;而如果糧價漲幅較大,則主要靠糧價上漲來彌補生產成本的增加,財政補貼將退居次要地位。
上述文件確定,該機制自2009年實行。鑒于2009年農資綜合補貼已發放完畢,這就意味著,2010年中國農民得到的農資綜合補貼,彌補的是2009年農資漲價帶來的成本增加。
農業專家預計,由于化肥、石油價格的下調,2010年該項補貼將不會有大的增加。
財政部上述官員告訴《財經》記者,本來2008年以來,受金融危機影響,化肥、柴油價格都有較大降低,按道理,就應該減少農資綜合補貼。但為了刺激農民種糧,實行新的機制后,該項補貼不會減少,但增幅不會像前兩年那么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研究員于保平指出,實行新的機制后,比過去臨時追加農資補貼有進步。但關鍵是如何監測和認定農資價格的變動,并據此確定農資綜合補貼的規模。同時,由于糧價受政府調控影響較大,如何參照糧價確定補貼規模,也是亟須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