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筆者給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曰瑤打電話,他剛從市場上考察回來,問及他此行的市場感受,他頗為感慨地對筆者說:“你知道誰在決定復合肥的配比嗎?不是農戶,而是成本、是市場,這是本末倒置。給你講個最明顯的現象,前幾年鉀肥價格很低的時候,我們生產的復合肥都是3×15%的,而從去年開始,由于鉀肥價格大幅上漲,復合肥企業迫于市場的壓力,紛紛減小復合肥中鉀元素的含量。從市場上來看,大部分復合肥中鉀的含量都在10%以下,有的甚至只生產氮磷二元素的復合肥了。這是不正常的。復合肥企業的行為模式與農民的需求之間已出現了疏離與偏差。這樣下去結果會怎樣呢?”孫教授有些激動。
順著他的問題,筆者也陷入了深思。到底該由誰來決定復合肥的配比?從理論上來講,應該是由土壤的養分狀況和作物的需求來決定。
再順著孫教授的思路,筆者對復合肥企業提出了質疑。復合肥企業給出的回答是:企業經營的目的就是追逐利潤。如果一味為追逐利潤而誤導消費者固然該受到譴責,然而如果根據市場需求來調整產品結構卻無可厚非。今年鉀肥的價格這么貴,單位養分鉀的價格幾乎比磷和氮高出50%以上。也正因此,導致了今年上半年復合肥市場大量被磷肥替代的現象。如果繼續像往年那樣生產高鉀配比的復合肥,銷售難度會更大。
“而且復合肥企業也不是一味地削減所有的復合肥配比中的鉀肥的含量,如煙草肥中的鉀含量是一定要保證的,還有銷往湖南等地的復合肥鉀養分的含量也不能少,不然,老百姓就不要!苯K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李昊峰說,“當企業能夠將經濟利益與科學施肥結合在一起時,是一種施肥的進步!
從理論上來講,施肥的出發點是為了促進農業增產增收,實現糧食穩定增產和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因此,以作物需求為核心的配比觀當然是應該堅持的,然而在現實中,理論總是會受到許多外來因素的影響。
就拿上半年的復合肥配比來說,鉀肥價格相對于氮磷價格貴出那么多,首先老百姓是否有足夠的承受力;其次是老百姓心中也有一本經濟賬,當農產品增收獲得的收益低于對鉀肥的投入時,老百姓也許會自動地放棄高鉀產品,而去尋求一種另外的平衡。這也是今年上半年農業部制訂的春季施肥指導意見中提出的要引導老百姓施“經濟肥”。
而作為復合肥企業,以農戶為核心,這也是不得不去考慮的。
問題說到現在,筆者都困惑了,似乎誰都有理,孫教授追問社會道義,企業遵循商業原則;而消費者農民則算的是經濟賬。而最終做決定的還是“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
那么當前市場出現孫教授所描述的現象的根源是什么呢?是鉀肥價格的失衡,所以導致農民的接受能力出現了問題,從而讓復合肥企業減少了鉀的配比,其最終結果是為了把鉀肥價格調整到一個相對理性的價位。也許到那個時候,復合肥的配比就可以達到其本真目標——以作物為核心,實現增產增收。而在現在這樣一種失衡的狀態,配比只能因經濟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