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筆者了解,現在農村的大多數農資店都是小賣部兼營農資的夫妻店、父子店,大多規模小、場地小、經營品種少,從業人員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常識都不懂。
這些經銷商最大的優勢和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他們熟悉身邊的客戶群,熟悉當地農民的消費習慣與用肥觀念,尤其是熟悉他們的購買能力,因而能夠準確判斷出他們購買的承受力及心理預期值。這些經銷商能夠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向身邊的農民推薦一些符合他們要求的農資產品,同樣能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但是,隨著國家土地流轉政策的出臺,近年來一些農村專業化組織或農業合作社的出現,團購和要求價格的最大優惠化就成了農民用戶購買農資時的最大砝碼。在這一條件得到滿足的情況下,能否享受到優質的農化服務就成了農民用戶最迫切的愿望:他們渴望使用科技含量高的農資產品,渴望了解科技前沿的最新動態,更渴望能幫助他們解決生產中出現的一些技術問題——既能為他們解疑釋惑,又能向他們授之以業。
這就要求基層經銷商不僅要提供質量過硬的農資產品,讓農民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得到實惠,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做到確實能幫助農民用戶解決生產實際中遇到的難題,做到像大夫一樣“配方”施治。如果我們的基層經銷商再像過去那樣墨守陳規,不學無術,只是一味地坐門等客,僅做到要啥有啥,即使你對上帝的態度再和藹,臉上笑成花,也于事無補。
其實,配方施治過程就是一個推銷的過程,即經銷商用手中的產品幫助農民用戶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經銷商既贏得了信賴,也贏得了利潤。只要把這種信任長久地保持下去,最終贏得的便是市場。而能否取得如此效果的關鍵,就在于經銷商自身素質的高低。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相信廣大的農資經銷商朋友們能夠與時俱進,隨時調整自己,努力學習,憑著自身一套過硬的本領,遨游于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