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中后期發生的病蟲害是“三病三蟲”(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螟蟲),總體呈偏重發生趨勢,但不平衡性大。水稻中后期是病蟲發生危害盛期,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各地要加強監測,科學制訂防治對策,認真落實綜合防治技術措施,適時打好病蟲防治總體戰,確保控制危害。
一、趨勢分析
據分析,水稻中后期“三病三蟲”不同地區、不同栽培方式間發生情況差異較大,總體呈偏重發生態勢。其中,紋枯病偏重至大流行,稻瘟病、稻曲病局部中等至偏重流行,稻縱卷葉螟偏重、局部大發生,褐飛虱大部中等、局部偏重發生,螟蟲蘇南、江淮西部及淮北西部中等、局部偏重發生。
(一)預報結果
1、紋枯病。預計全省大部偏重流行,里下河、丘陵及淮北局部大流行。目前已進入發病始盛期,預計8月中旬進入水平擴展高峰,8月下旬后進入垂直擴展高峰期。
2、稻瘟病。中等流行,沿海、沿淮及淮北局部偏重流行,其它地區偏輕流行,程度重于上年。
3、稻曲病。蘇南、沿江、淮北等地中等至偏重流行。
4、細菌性病害。預計白葉枯病在沿海北部、沿淮及淮北局部偏輕流行,8月中下旬進入流行盛期。
5、稻縱卷葉螟。六(4)代偏重發生,其中,蘇南、沿江局部大發生,其它地區中等至偏重發生,發生程度略輕于上年。預計8月中旬末自南向北陸續進入本地蟲源羽化峰,峰期持續至8月下旬中后期;如果其間出現外來補充遷入,將進一步增加發生程度;8月下旬至9月上旬將進入六(4)代卵孵化至低齡幼蟲高峰期。同一地區直播稻重于常規稻、晚熟品種重于早中熟品種。
6、褐飛虱。六(3)代沿江、蘇南中等、局部偏重發生,江淮大部及淮北偏輕發生;七(4)代蘇南、沿江局部偏重至大發生,其它地區偏輕發生,如果8月底9月初有大量外來補充遷入,將加重直播稻及遲熟品種發生程度。
7、白背飛虱。六(3)代中等發生,沿江、西部丘陵與淮北局部偏重。
8、灰飛虱。預計水稻灌漿期5、6代灰飛虱在蘇南、沿江及沿海局部大發生,其它地區中等發生。
9、二化螟。二代在沿江、丘陵山區及淮北北部中等發生,其它地區偏輕發生。預計卵孵高峰期南部在8月上旬,北部在8月10日前后。
10、大螟。預計三代大螟蘇南、沿江及沿海局部偏重發生,其它地區偏輕至中等,卵孵主高峰大多在8月中下旬。
(二)預報依據
1、病蟲發生基數
(1)紋枯病。大多地區7月上中旬始見病株,始病期正常略遲。7月底普查,病田率普遍超過60%,病穴率大多1-10%,病株率0.2-5%,淮北、里下河及丘陵地區部分早播早栽田塊病穴率、病株率分別達10-40%、5-20%,略重于去年同期;7月底以來病情發展快。目前部分早播田塊進入發病盛期,北部重于南部、早栽田重于正常或遲栽田、雜交稻重于粳稻。
(2)稻瘟病、稻曲病。7月上旬淮北及沿海感病品種上已查見葉瘟,加上7月下旬多陰雨天氣,利于葉瘟擴展,目前淮北及沿淮局部地區感病田塊病株率5-20%,高的超過50%,病葉率1-3%,高的超過10%,為穗頸瘟的流行提供了充足菌源。上年稻曲病發病普遍,田間菌源充足,利于稻曲病的流行。
(3)白葉枯病。去年我省沿淮、淮北發生普遍,田間菌源充足;近期部分老病區已查見發病中心。
(4)稻縱卷葉螟。7月21日以來,蘇南、沿江大部及淮北北部出現五(3)代成蟲峰期,峰期持續至月底,一般地區峰日畝蛾量100-500頭,宜興、儀征、邳州等高的地區達800-1500頭。峰期累計畝蛾量500-3000頭,宜興、儀征分別達5740、4080頭。其它地區未見明顯成蟲峰。7月底調查,系統田,蘇南、沿江百穴蟲卵量100-200頭粒,高的超過350頭粒;其它地區大多在20頭粒以下;普查田,蘇南、沿江百穴蟲量達20-50頭,高的地區超過100頭,以中高齡幼蟲為主;蘇南、沿江田間百穴卵量20-80粒,高的超過600粒;隨著近期成蟲的產卵孵化,田間蟲卵量還會上升,進一步加重本代發生程度,全省五(3)代中等發生,蘇南、沿江局部偏重至大發生,江淮北部及淮北為偏輕至中等發生,為六(4)代發生提供了大量的蟲源基數。
(5)褐飛虱。大部遷入蟲量低。至7月底,僅少數地區燈下見1-3個小的遷入峰,峰期累計燈誘蟲量20-70頭。到7月底全省約50%地區燈下見蟲,見蟲地區單燈累計誘蟲,蘇南、沿江及淮北局部低于40頭,太倉、丹陽、邳州、沛縣等地區超過80頭,明顯低于近年同期,大多比去年同期低50%以上,列2000年以來第5-7位。至7月底30%地區田間見蟲,為近年較少年份;蘇南、沿江與淮北局部地區系統田百穴蟲量10-30頭,儀征雜交稻田查見短翅成蟲百穴5頭,其它地區均尚未查見短翅成蟲。大田百穴蟲量大多在2頭以下,低于近年同期,個別地區達10多頭;田間以若蟲為主,卵量較少;江淮及淮北田間大多未見蟲。五(2)代大部分地區輕發生,蘇南、沿江局部偏輕發生,為六(3)代的發生提供了一定的蟲源基數。
(6)白背飛虱。至7月底,燈下累計誘蟲大多是去年同期的20-70%,是前年同期的10-40%,蘇南、沿江、沿淮及淮北部分地區是去年的1.5-5倍,大部地區燈誘蟲量列2000年以來的第6-7位。7月底調查,蘇南、沿江、丘陵及淮北局部系統田百穴蟲量100-400頭,高于偏重發生的去年同期,部分地區達500-1800頭,高于前年同期蟲量;大田百穴蟲量大多低于200頭,蘇南、丘陵及淮北局部達300-700頭,略高于去年及前年同期蟲量;目前田間以若蟲為主。大田百穴卵量60-600粒,蘇南、沿江及淮北局部高的達800-2200粒。五(2)代偏輕、局部中等發生,蘇南、沿江、丘陵及淮北局部偏重發生,發生程度與上年相當,為六(3)代的發生提供了充足的蟲源基數。
(7)灰飛虱。三代發生數量為近年最高;7月下旬至8月初防治期間雨日數多,影響防治效果,殘留蟲量高;高溫日數少,自然控制效果差。
(8)二化螟。一代殘留蟲量較低,沿江、淮北畝殘留蟲量在50-200頭,大多略高于去年,其它地區零星或難以查見,在10頭以下;枯鞘穴率小于1.5%,螟害株率小于0.1%;沿江及淮北部分早播及防治不及時田塊枯鞘穴率在20-30%,螟害株率高達3-5%,畝殘留活蟲超過300頭,少數田塊超過3000頭。7月初以來累計燈誘蛾量5-80頭,大部分地區較去年減少10-80%。
(9)大螟。近年回升較快;蘇南、沿江二代危害普遍查見,二代畝平均殘蟲30-150頭,江陰325頭,蘇南局部高的田塊超過1000頭,殘蟲量大多高于去年。此外,田外玉米等寄主仍有一定的蟲源。
2、品種布局與苗情
一是感病品種面積大。蘇北、蘇中及丘陵山區近年來種植的淮稻系列、華粳6號、Ⅱ優系列雜交稻、鎮稻系列、南粳44等品種,大多較感稻瘟病,稻瘟病感病品種多、種植面積大。蘇南、沿江的雜粳、大穗型品種及里下河、丘陵、淮北地區的雜交稻種植面積大,均較感稻曲病。二是當前苗情基礎總體好于上年,水稻陸續進入拔節孕穗期,長勢嫩綠,有利于“兩遷”害蟲的取食為害;田間郁閉程度增加,尤其是直播稻基本苗數高、群體數量大,利于紋枯病的水平、垂直擴展。三是遲熟面積大。直播等種植方式水稻生育期遲,后期長勢好,既有利于“兩遷”害蟲滯留危害,還會造成抽穗揚花期遇低溫天氣的概率大,利于稻瘟病的流行。
3、氣候因素
7月下旬以來我省降雨偏多,氣候涼爽,氣候條件對“兩遷”害蟲補充遷入及產卵、孵化有利;多陰雨天氣還影響擱田,不利于控制群體數量和降低田間郁閉程度,導致田間濕度大,有利于紋枯病、稻瘟病的擴散蔓延。據省氣象臺預報,8月全省降水以正常偏多為主,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多以陣性降水為主,局部地區偏多;預計本月降水量主要集中在上旬前期和后期、中旬中前期和下旬前期,下半月可能有臺風或其外圍影響我省。8月份全省高溫日數正常,沿江、蘇南3-6天,其它地區2-4天,“涼夏”的氣候條件利于“兩遷”害蟲發生危害以及紋枯病等病害的擴展蔓延。秋季溫度仍將偏高,“暖秋”還將利于“兩遷”害蟲滯留危害。
二、防治意見
針對水稻中后期重大病蟲嚴重發生的態勢,各地要牢固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加大組織領導、宣傳發動、監測預報和技術指導力度,按照“蘇農辦農[2009]19號《江蘇省2009年秋熟作物重大病蟲防控方案》的總體要求,全面打好水稻中后期重大病蟲防治總體戰。
一要切實做好病蟲監測工作。準確監測是有效控制病蟲危害的基礎,今年各地水稻栽培方式多樣,品種間抗病性差異大,田間生育進程參差不齊,病蟲情發生不平衡性大,要進一步加大監測調查的力度和頻度,正確把握發生動態,為正確指導防治提供依據。要嚴格執行病蟲匯報制度,加強信息匯報。定期組織病蟲會商,準確把握發生趨勢,及時發布預報。
二要科學安排病蟲防治總體戰。要堅持正確的防治策略,明確主攻對象、防治適期、對路藥種和正確用藥方法,對稻飛虱要貫徹“治上壓下”的防治策略,對稻縱卷葉螟堅持“治早、治小”的策略,對紋枯病堅持“壓前控后”的策略,對稻瘟病、稻曲病采取“主動預防”的策略,對白葉枯病采取“打點保面”的策略。在正確運用這些防治策略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品種上發生的主要病蟲,以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重大病蟲為主攻對象,科學安排病蟲防治總體戰,控制重大病蟲危害。要堅持交替用藥,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要注意農藥對家蠶、蜜蜂及水生生物的影響,控制藥害事故的發生;要把握農藥安全間隔期,防止稻米農藥殘留超標。
三要加大分類指導力度。由于地區間病蟲發生種類、發生程度差異大,要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因苗、因病蟲,開展針對性的技術指導,防治關鍵時期要深入基層,實地指導防治,提高技術到位率。要積極開展專業化防治,扶持和組建多元化的病蟲專業防治組織,加大統防統治、專業防治力度,提高防控效率和防治效果。
來源:江蘇省植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