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不科學的使用農藥、化肥,在很多區域已經造成了環境的污染,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對人健康造成了傷害。”7月29日,原農業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郭書田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按照目前政府職能劃分,農藥、化肥產業的審批、使用過程的監督權歸屬農業部,而生產的監管則歸化工部。
因此,針對近期曝光由農藥殘留而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郭書田憂心忡忡。郭書田認為,要避免目前類似的情況,減少農藥、化肥使用的危害,就需要進一步加強農藥審批環節的力度,推進農藥登記制度繼續強有力的執行,并在農藥使用過程中對農民進行科學引導和有效監督。
郭書田1992年從農業部政策法規司司長的位置退休,近年來,郭書田以農業專家的身份在各地進行調研,并出席各類的專業研討會為中國農業發展獻計獻策。
在農藥、化肥的使用問題上,郭書田呼吁,目前應該制定有效的措施解決因為農民分散問題帶來的監管難題,讓中國的各項標準盡早與國際接軌。
《21世紀》:針對農藥、化肥在具體的監管有哪些重要的舉措?
郭書田:除了日常的例行監管外,農藥和化肥的登記制度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措施。
根據農藥登記制度的要求,新農藥的原料來源、生產工藝、生產方法、使用的效果都要符合相關標準,需經過農藥鑒定所的嚴格的檢驗。此外,還要跟蹤和監督農藥在過程中的情況,并實行年檢制度。
但是,推進農藥、化肥登記制度在監管上同樣有相應的難題。例如在流通領域的環節中很難監控,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另外,我國面積幅員遼闊,監管人力方面還存在嚴重不足,仍會存在一些監管漏洞。
《21世紀》:有言論稱農藥登記門檻的提高(高達上百萬元的登記費用)有利于跨國公司和地下工廠,但不利于本土企業研發。也有人反映一批三證不全的非法農藥企業也能獲得登記證并出口,客觀上造成了出口惡性競爭。您如何看待這些問題?
郭書田:我也聽說過相關言論,關鍵是怎么辯證看這個問題,如果從保證落后生產方式的角度來考慮是有理由。但是如果是保證生產質量的安全,到底是要遷就落后還是淘汰落后呢?
在“三證不全”的非法農藥企業的問題上,國家的政策是鮮明的,對此要堅決取締。但是這些非法企業也是一個動態的,今天剛剛打完,明天又在別的地方改頭換面出現,這些非法企業也確實對農藥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21世紀》:農業部推進化肥登記制度9年多以來,收費和監管問題一直引發爭議。特別是由于擁有肥料登記權力的農業部門自身亦參與化肥生產經營,在業界引起普遍質疑。您怎么看待?
郭書田:這個現象的確在全國范圍內不是個別現象,的確也是個相當不好的現象,相當于農業部門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這不但會對整個產業發展不利,也容易滋生腐敗。
在我看來,政府是一個行政服務體系,是一個公益行為,應該完全由財政撥款來支持,而企業運營是市場行為,應該完全分開。
《21世紀》:今年隨著化肥“國六條”推動流通體制改革新政形成,肥料登記許可證制度是否能延續下去?
郭書田:我覺得應該堅持,雖然目前制度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不能因為不夠完善就不去推進,該完善的地方還是要完善,這樣對于推動化肥產業的發展才有實質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