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化肥產能已明顯過剩,從當前需求來看,預計2009年國內尿素和磷酸二銨產能分別過剩1000萬噸和600萬噸。過去用肥旺季供不應求的內在因素已經消除,供大于求狀況已十分明顯。2009年,隨著新增產能的持續釋放,以及耕地面積減少、經濟危機沖擊等帶來的化肥實際需求量的減少,將導致國內化肥供大于求加劇。承儲企業出于對國內化肥供大于求越來越嚴重、價格難以持續上揚的擔心,會急不可待地銷售承儲化肥。加上社會庫存化肥、企業當季生產化肥,社會供應量驟然增加,因此,在用肥旺季,價格急跌勢成必然。
然而在今年春季尿素漲價風波的背后,業內一些專家將矛頭指向淡儲企業,如果不是享有優惠政策的淡儲企業大量承儲,市場上的貨源不會因此而緊張,盡管有市場炒作嫌疑,但從生產到流通的貨源走向不得不成為此次風波的罪魁之一。特別是在風雷激蕩的農資市場面前,淡儲制度的可持續性、穩定性難以保證,同樣存在為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
本次磷肥專項淡儲中,一些企業負責人擔心淡儲后期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中標企業承儲后在資金上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在日后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更有底氣拋出低價搶占市場,勢必會造成磷肥行業的惡性循環,這些企業為了保證內部鏈條循環,如果滿負荷生產必然會增加國內產能,等旺季結束后,庫存全部釋放,一場新的價格戰又將打響。
用政策性手段去調節市場經濟,淡儲這一政策從實施之日起就飽受爭議。有人曾提出質疑:市場經濟的問題就該由市場經濟的手段去解決,風云變幻的農資市場有太多的始料未及,特別是在全球經濟危機下,國際市場的不景氣,國內市場的供過于求,淡季儲備、旺季銷售的政策能否扭轉逆境?應該說,靠淡儲一勞永逸地解決化肥市場問題那是幻想,從政策性儲備到市場性儲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年是化肥價格放開的第一年,價格的市場化進程還需不斷完善和發展,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相關部門近期所發布的淡儲政策正在靈活地運用淡儲這一杠桿有效地調節市場上的種種矛盾,力圖減輕國內生產及流通企業的重負、保障糧食生產的順利進行,以一種審時度勢、顧全大局的態度和方針指引著農資市場健康長足的發展,同時也透露出國家對逆境中農資行業的關注和鼓舞。
化肥淡儲的積極意義顯而易見,它一方面調節供需矛盾,一面化解市場危機,在力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靈活運用,發揮著調控的優勢。正像發改委某專家說的那樣,目前難以面面俱到,但淡儲這條路還要繼續走下去,不但方向明確,而且要在摸索中讓政策更加完善,更加貼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