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肥市場旺季價跌的原因,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是化肥市場供大于求與國內化肥營銷主體變化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方面,受近幾年化肥產能持續(xù)增加和去年下半年以來需求急劇萎縮影響,國際氮、磷、鉀肥總體供大于求,打壓國際化肥價格持續(xù)走低。由于中國氮肥和磷肥產能分別過剩20%和60%,是全球化肥供大于求最嚴重的國家,加之受國際化肥市場低迷,以及中國限制化肥出口政策影響,國內過剩的化肥產能難以通過出口消化,加劇了國內化肥供大于求的矛盾,使得化肥價格的上漲缺乏動力和支撐。
另一方面,在經歷了去年“過山車”行情后,我國化肥營銷格局悄然改變:往年存儲化肥的主體是經銷商與生產企業(yè),備肥及銷售的的主體是經銷商。大中型經銷商通常會在用肥旺季到來前一兩個月甚至更早就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購肥備肥,在減輕生產企業(yè)庫存壓力和流動資金壓力的同時,推動化肥價格緩慢攀升;并在用肥季節(jié)到來時,借農民集中采購之機,順勢將化肥價格推至年度最高點;隨后,經銷商與生產廠家聯(lián)手控制化肥投放量,使得化肥牛市格局得以維持和延續(xù)。
但經歷去年“過山車”行情的經銷商,今年存儲化肥與提前備肥的積極性和能力明顯不足,90%以上的化肥由生產企業(yè)自己存儲。雖然少數(shù)農民也嘗試著提前備肥,但提前量和備肥量都很少,絕大多數(shù)農民還是習慣于等到用肥季節(jié)到來時,再集中采購化肥。缺少大中型經銷商的參與,化肥生產企業(yè)的倉儲壓力、資金壓力和經營風險陡然增大,迫使其在用肥淡季時,為了回籠資金,不得不持續(xù)降價,甚至不惜賠本銷售。而當用肥旺季到來時,雖然農民集中采購會推動化肥價格短時間內突然上漲(如今年3月中下旬的行情),但急于消化庫存的化肥企業(yè),根本不敢像往年那樣有計劃地逐步提高肥價,而是“見好就收”地盡可能多地銷售化肥。為了搶奪客戶,擴大化肥銷量,許多企業(yè)甚至采取明漲暗降或明穩(wěn)暗降的營銷策略,使化肥價格中樞不斷下移,在傳統(tǒng)用肥旺季到來時,出現(xiàn)銷量“旺”而價格“淡”的反常現(xiàn)象。
業(yè)內人士指出,受中國政府適時延長磷銨、尿素等化肥品種淡季時間,并從7月1日起,大幅提高了化肥鐵路運價,以及資源稅征收標準可能提高,引發(fā)煤炭、天然氣價格再度上漲,繼而抬高化肥生產成本等因素支撐,經過近期大幅下跌并已經觸底的化肥市場,在即將到來的用肥淡季,又可能反其道而行之,呈現(xiàn)銷量“淡”而價格“旺”的背離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