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行業分會前會長魏成廣:鉀肥降價是一種理性的回歸。目前2800元的氯化鉀價格還有降價空間。從供求關系上來看,中國國內鉀肥產量加上去年結轉680萬噸,再加上今年由于復合肥開工率不高帶來消費量下降,因此今年一年中國不進口鉀肥也完全能夠自給。國際鉀肥巨頭想超越消費能力,人為通過限產保價是沒有意義的,從而也導致了他們目前的尷尬境地。
山東聯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公司市場部經理毛冠之:從4月份開始,鉀肥一天一個價,只要拿了貨就會虧。經銷商也跟著虧損,他們2~3月份拿的3×15的復合肥貨都是2300元/噸,而現在最多只能賣到1800~1900元,每噸凈虧損500元。沒辦法,市場的價格就是跟著最新成本來走的。
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長李昊峰:鉀肥的價格降到現在,已比最高價格的時候降了近2000元。據有關信息渠道統計,截止到5月底,各個港口鉀肥庫存量約200萬噸,僅此一項浮虧達40億元。所以目前且別說鉀肥供應商不愿意降,就是復合肥企業也不愿意接受這樣持續下降的行情。這種下降,也會讓復合肥企業連帶虧損。因此,整個鉀肥產業鏈上,沒有任何一環愿意降價。
漲價也不是沒有可能。第一,面對目前中國的鉀肥低價,鉀肥進口商不會甘愿眼看著這么多浮虧變成實虧。有可能適時像今年2月份一樣拉一波行情。第二,目前主要成交的是國內小型鉀肥企業的貨。這些小鉀肥公司所有的產量約在180~200萬噸。當這些產量消耗超過五六成后,便會尋求與進口鉀和鹽湖鉀肥產品的比價,而不會再埋頭低價銷售。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曰瑤:去年鉀肥價格為什么漲得那么高且一直沒有像硫黃那樣迅速降下來?主要原因就是鉀肥壟斷。國際鉀肥巨頭一直通過限產來維持價格。但是國際鉀肥供應商可以控制產量,操縱價格,卻無法控制老百姓的需求。今年以來,中國乃至世界鉀肥用量大幅縮減就是明證。
商品有3個定價原則,第一是機制定價,在氮、磷、鉀3種元素中,哪個價格低,就會迫使其中的元素向低價轉移。目前尿素僅賣1600元/噸,每個氮養分不足35元,二銨僅賣2200元,每個磷養分僅34元。如果按氯化鉀當前價格2800元算,每個鉀養分在46元,遠高于前兩者。因此價格向低價位移動是必然的;二是含量替代價格,當鉀肥價格過高時,無論是復合肥生產企業還是農民都會盡可能地尋求替代品而減少鉀肥用量,從而迫使價格走向平衡;三是成本價格。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張衛峰:鉀肥是一個品質性元素,增產效果并不明顯。一般來說,在氮磷用量充足時,加入適量的鉀可以促產,反之則不行。2008年,中國農業大學做過一次對比試驗,單靠增施化肥增產已很不劃算,特別是鉀肥。隨著農民使用經濟肥覺悟的提高,農民對鉀肥的需求也會有所下降。目前農業部正在推行保護性耕作。自2002年起,保護性耕作已經在全國推廣200萬公頃,河北省秸桿還田面積已經達到70%以上。這都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土地缺鉀的狀況。農民對鉀肥需求的下降也會迫使當前價格趨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