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信息搜索: 熱門: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價格
首頁 > 化肥市場 > 正文

顧爾昌:我與祖國的“大化肥”


農資網 2009年7月8日 17:13 來源:鳳凰網 【

這是我的人生記憶,也是我國化肥工業記憶的一角。無論怎樣,我與祖國的化工發展曾經同步。這是我的榮幸!----顧爾昌

滄州化肥廠試車成功 送別美方工地代表 1976年秋

廣州石油化工總廠化肥裝置“造粒塔”1978年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中國政府決定引進外國先進技術與設備,加速發展化學肥料工業,提高糧食產量,以緩解日益尖銳的人口增加與糧食低產的矛盾。經過談判,分別從日本、美國及法國簽約購買了十三套大型現代化肥工廠裝置,包括工藝技術、設備,安裝及開車的技術指導。這些工廠建設在遼寧、黑龍江、四川、云南、貴州、山東、江蘇、廣東、河北、湖南、湖北、安徽等省。這是中國有史以來從西方國外引進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工業裝置。

解放前,中國只有南京、天津有一些小型化肥廠。解放后,前蘇聯曾援建了一批中型化肥裝置。五十年代末,全國各地建設了一批年產三千噸合成氨的小化肥工廠。這些工廠規模小,占地面積大,能耗大,出產的肥料效能低,成本高。那時,優質化肥如尿素均須依賴進口。而引進的十三套化肥裝置是年產三十萬噸合成氨、四十八至五十二萬噸尿素的大型工廠,工藝先進,工廠裝置緊湊、占地面積小,能耗低,產品肥效高,生產操作安全性也大為提高。

十三套大型化肥廠的陸續建成投產,徹底扭轉了中國化肥工業落后的局面。開始了中國化肥、化工技術改造的歷程,有力地促進了糧食生產的大幅度增長,在祖國工業發展的道路上,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篇章。

當年,我大學畢業,服從國家分配來到原化學工業部第十三化工建設公司從事化工工程建設。作為中央部屬企業,該公司在六十年代初承建了國家第一個從日本引進的北京聚乙烯醇(維尼龍纖維的原料)工廠,曾以優質、高速聞名國內外。十三化工建設公司在一九七三年奉化工部令,整體開往河北滄州,建設從美國引進的河北滄州化肥廠,而后又赴廣州建設廣州石油化工廠。我有幸參加了十三套中兩個項目的建設。如今鳳凰網舉辦“尋找工業記憶”主題活動,激起了我塵封三四十年的人生記憶,提筆書寫此文,以訴說我心中的懷念,歡樂、自豪、迷惘與不平。

一個小插曲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一位美籍華裔學者來到北京拜訪曾經的同學,現為化工部某設計院的工程師。交談中他對同學說,聽說中國計劃從日本購買兩套大型化肥工廠,據他所知,日本的價格昂貴,而美國同樣的裝置,價格要低得多。當時,正值文革時期,與外國人接觸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可這位工程師為了國家的利益,不敢怠慢,當晚向院領導匯報這一消息。設計院的領導立即向化工部直至國務院周總理反映這個重大訊息。國務院接受了這位美籍愛國華人的建議,通過詢價談判,決定向美國M.W.KELLOG公司購買八套大型化肥裝置。當時,恰值中美開始接觸并建交的良機,這個小插曲引起了國家的大動作,推動了中國化肥工業的前進步伐,還為國家節省了一筆可觀的外匯。當然,還有更多政治與外交上的意義。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從一九四九年起,中國與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幾乎隔絕。一九七一年的乒乓外交開始了中美破冰之旅。

凡是參加十三套大化肥工廠建設的政府機關、設計、制造、施工安裝、開車生產等各個行業的人,如同從封閉的環境中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發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國外周到詳盡的設計,先進的工藝技術,高質量的設備與零部件制造,還有在建設過程中,美方派駐現場的代表、工程師們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與程序,使中方建設者擴大了視野、提高了水平。

記得一位政工領導曾鄭重其事地詢問我:“美國的技術與設備真的是好嗎?”言下之意,美帝是我們的敵人,加上其已經“腐朽沒落”,還會有先進的東西給我們嗎?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他們的技術、工藝、設備、管理是先進的。

我無意責備這位政工領導,在當時的政治形勢下提出這種質疑,是可以理解的。后來,事實教育了人們,這位領導也十分積極地投身于工程建設的工作中。

林沖發配之地飛出了金鳳凰

河北滄州在歷史上是梁山好漢林沖發配受難之地。化工部十三化建公司從外省整建制遷入滄州。

初到河北,沒有自己的基地,辦公室、住宿,一切都是臨時的、簡陋的。

人們下車伊始,就全力以赴投入滄州大化肥工廠的建設。

在那個物質供應極為匱乏的年代,建設者們上下團結一致,克服重重困難,不分晝夜奮戰在工地上,吃的是窩窩頭、高梁米飯,住的是租借的民房或極其簡陋的工棚,為的是建設好大化肥,為國家爭一口氣,為糧食增產作貢獻。

由于多年來連續不斷搞政治運動,國家經濟陷于癱瘓邊緣,人們心中無不擔憂國家的前途命運,一旦有機會參加國家建設,能為國家多出化肥,多產糧食作貢獻,再苦再累也覺得值得和有意義,因此不以為苦,反以為榮。

記得一九七二年,公司總工程師王貞萬來到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工程處,向工程技術人員們轉達將要建設大化肥項目時,這些在“文革”中被稱為“臭老九”的人們無不歡欣鼓舞,迫切希望參加建設大化肥工程,為國家大顯身手,貢獻力量。(這位為國家化工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的王總工程師,現已耄耋之年,雖然生活不富裕,但仍健康達觀。愿他長壽!)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大地震,相距僅二百公里的滄州化肥廠正在安裝掃尾、單機試車階段。地震發生后,工地沒有停工。白天,所有的工人、工程技術人員、干部、甚至醫護人員都奮戰在工地上(有時還得挑燈夜戰),晚上,大家住在十分狹小的防震棚里。我和妻子及三歲的女兒住在露天,架起兩張雙層小木床,周邊釘上包裝板或厚紙板,就是一個“家”。三個月后才搬回工地簡易住房。

工廠建設者遇到困難更多的是要扭轉自身技術與裝備上嚴重落后的狀況,適應新的需要。一套大化肥裝置要安裝幾萬米管道,工作量最大的是焊接,包括第一次接觸的耐高溫金屬管道和尿素級不銹鋼管子的焊接數量大、技術要求高,公司突擊培訓了一大批焊接工人,經過考試上崗作業,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特大型超重超限工藝設備如氨合成塔、吸收塔等從海運碼頭卸船,經過陸運進入工地安裝就位,每道工序從調研、考察、編制方案到實施都有一個極其艱巨復雜的過程。安全、平穩地把引進設備從港口運到工地就位安裝,“精心操作、萬無一失”是我們當年的口號。還有大型透平式壓縮機、自動化儀器儀表的安裝調試都是我們首次面臨的課題。但是,在各方面的團結一致下(包括外商),困難一個一個地被克服。

經過不到三年的艱苦奮戰,河北滄州化肥廠勝利建成,并一次投產成功。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全面達標,建設成本四億多人民幣。投產后,這個廠僅用幾年時間就收回了全部投資,成為國家大型骨干企業。

這是國務院的英明決策、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所有參建單位的辛勤勞動,建筑安裝工人的無私奉獻,才換來了大化肥的成功。建設者們得到了精神獎勵。而曾經喧囂一時,攻擊引進大化肥是投降帝修反、是賣國主義的論調從此煙消云散。

河北滄州,這塊貧脊的鹽堿地上終于飛出了“金鳳凰”!

華國鋒的隊伍

一九七六年底,化工部第十三化建公司又接到化工部(當時為石油化學工業部)的指令,派一個工程處來到廣州石油化工總廠搶建大化肥的尿素裝置--由于文革的影響,該廠建設嚴重滯延,從法國引進的設備堆在工地。法方總代表正式向中方有關領導發出了要求加快工程進度的要求,化工部立即做出了反應。

當時我擔任該項目技術負責人、中方副代表,帶領工程技術人員先期來到工地進行工程準備。安裝工人、施工機械隨后陸續到達廣州。

大家一下火車,很快就進入工地開始準備作業。憑借河北滄州化肥廠積累的工程經驗,加上當時國家的大好形勢,職工們精神抖擻、不分晝夜地投入工程建設,很快扭轉了廣州石化總廠工程的被動局面,得到建廠指揮部和廣州市的高度好評與贊揚。當時駐工地法國總代表在例會上說:“你們這支隊伍是華國鋒主席派來的隊伍,真是好樣的!”

回顧與感謝

大化肥裝置的建設打破了人們的思想禁錮,實實在在地提高了我國科研、設計、制造、施工、工廠管理的水平。此后,國家又在陜西、內蒙、海南、新疆、寧夏、山西等各省市自治區建設了多套大化肥工廠,均為自己設計,大部分設備由國內制造。許多中小型化肥廠也陸續進行了技術改造。中國的化肥工業進入了嶄新的歷史時期。

1995-1996年,我即將退休,應老領導之邀,參加了陜西渭河化肥廠工程的建設。這是我參與的第三套大化肥裝置。渭河化肥廠是以煤為原料制合成氣,由日本政府提供長期低息貸款的國家重點煤化工項目。雖然我已年近六十,如火如荼的建設工地使我再次煥發了青春活力,為工廠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受到了大家的好評。

今天,我們看到農村大片大片耕地被開發被占用,城市在不斷膨脹,農民土地流失,紛紛涌進城鎮。國家統計局的數字清楚地表明:國家經濟的發展,GDP的急劇上升,與可耕土地面積的縮小、城市人口的增加成正比關系。

我理解,這也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當我們舉國上下慶祝建國六十周年,歌頌改革開放三十年,歡慶奧運成功,神舟上天時,不知道大家是否在額手慶幸、飲水思源:如果沒有七十年代開始的大化肥工業建設,沒有糧食產量的大幅度增長,我們今天這一切發展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我們應該感謝已故周恩來總理在“文革”期間國家經濟瀕臨崩潰、自己身患疾病的情況下頂著重重壓力,排除萬難做出引進十三套大化肥的英明決策;我們應該感謝當年化學工業部及國務院各部委那些為人民辦實事的人們,感謝他們為引進大化肥項目所做的一切努力。

回憶當年,各級干部兢兢業業地做著分內工作,從不擺架子、打官腔,與基層一起研究、解決問題。我曾經和來工地蹲點的化工部工作人員,包括原副部長、局長、處長、專家一起與工人們吃大鍋飯;在工地上熬夜班;一起擠到尿素造粒塔下,手捧試產成功的尿素顆粒歡呼雀躍……

至今,我仍十分懷念這些可敬的人民公仆!

我們當然不能忘記當年為建設大化肥奮戰在第一線的干部、工人、工程技術人員、后勤支援人員,是他們用汗水,用雙手建設起那么龐大的工廠,并且精心操作維護,把工廠開好管好,為全國農村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尿素。

惜友情 道珍重

八十年代初,我調離了化工部第十三公司,可是,我總忘不了那些曾經一起奮戰在大化肥工地上的弟兄姐妹們,忘不了我們共同經歷的艱辛、痛苦、歡樂與自豪。

去年,我和老伴再次來到河北滄州十三化建公司。公司的模樣與三十多年前沒有太大的改變,許多職工仍居住在陳舊的宿舍里。想到改革開放后,全國許多地方日新月異,人們進入小康水平……眼前的一切,使我們有一種揪心的痛。我們拜訪了曾經一起工作、生活過的老職工,包括第一線的老工人、老工程技術人員。人們相聚一起無不感慨萬分,話題最集中的還是當年大家奮戰在大化肥工地的種種情景。一位老焊工深情地回憶道:一九七六年夏天為了趕工程,焊工班在球形儲罐里進行焊接作業,我們每人每天要干十幾個小時的工作。外面是火辣辣的太陽,手中是灼熱的焊槍,厚厚的工作服全部被汗水浸透。而那時的加班,只有四毛錢一天,可是大家毫無怨言,盡心盡力地干活,努力提高焊接水平,最擔心、關切的是焊縫射線檢查時是否合格?工期是否能保證?…… 還有那些起重工、管工、鉗工、電工……

望著冷落的公司,聽著老職工們的訴說,我真想大聲疾呼:請給這些曾為國家工業化立下豐功偉績的人們更多的關愛!請給在改革開放浪潮中漸漸成為弱勢群體的人們更多的幫助和公正的待遇!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國家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大步提高。但是類似十三化建公司這樣的企業極為艱難,其中既有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陣痛,又有改革中考慮不周的因素。市場經濟猛烈地沖擊了一部分中央直屬企業,十三化建可謂此中典型。作為國務院職能機構的化學工業部已經不再存在,公司也已改名為“中國化學工程第十三建設公司”,許多工人年老退休,有些年輕職工又下崗、待崗……

值得慶幸的是,公司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他們沒有被市場所拋棄,繼續在為國家做貢獻。

我默默祝愿:

曾為國家化工事業作出貢獻的老一代的人們健康長壽!

祝愿年輕一代的化工建設者們再次為國家做出貢獻!

顧爾昌 2009/6/30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舉報】 【關閉】【責任編輯:YanBO】
相關資訊
行情按地區分類
推薦信息
專題信息
熱點資訊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2004-2009©版權所有: 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