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確保石化產業穩定發展,國家出臺了《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針對有關內容,從今天起,本版將連續刊發一組“《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將帶來哪些市場效應”的系列報道,從化肥、煤化工、煉油乙烯三大產業以及對外貿易共四個方面分析《規劃》中提出的發展任務、目標、政策等對未來石油化工市場的影響,希望能為化工企事業單位和研究機構貫徹《規劃》精神,了解行業和市場發展方向,提供有益的參考。
到2011年,化肥產量達到6250萬噸(折純),鉀肥產量達到400萬噸(折純),高濃度化肥比重提高到80%;在原料產地生產的化肥比重提高到60%,生產成本大幅下降;化肥儲備基本滿足市場調控需要。
——摘自《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化肥行業著墨很多,提出的有關政策措施,將有助于進一步健全市場,推動化肥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行業由大向強的跨越,提高農資保障能力。
——扶持化肥項目,提高市場供應能力。“十一五”前三年,國家已經安排國債專項資金對化肥項目給予扶持。去年已有20多個、產能合計超過1000萬噸的在建項目得到支持。《規劃》提出制訂《石化產業技術進步與技術改造項目及產品目錄》,設立石化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重點支持化肥農藥結構調整等項目。據悉,化肥專項已然設立,但尚未指定項目,將從符合產業發展要求的上報項目中選擇。
——拓展資源供應渠道,防范市場壟斷。資源瓶頸一直是化肥市場健康發展的嚴重制約因素,不解決資源問題,增強農資保障就成無米之飲。我國硫鉀資源不足,大量依賴進口解決。《規劃》提出要增強資源保障能力,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國內有實力的企業開展境外油氣、鉀礦、硫資源開發與合作。我國已經邁出了在海外尋找鉀資源的步伐,目前在老撾投資的中國企業中有3家試驗工程已開工建設,最終將形成600萬噸/年的鉀肥產能,可望有效緩解我國鉀肥供不應求的局面。
——調整結構布局,增強市場競爭力。目前氮肥和磷肥都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如尿素預計2009年產能將達6000萬~6300萬噸,產量5300萬噸,供大于求逾600萬噸。《規劃》提出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對化肥行業通過上大壓小、產能置換,淘汰技術落后、污染嚴重、資源利用不合理的產能。5月4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淘汰落后產能的規劃目標,化肥成為石化產業淘汰落后產能的重點領域之一。今后化肥基礎肥向原料產地集約,做大做強優勢企業,這將有利于化肥行業提高集中度,提升國內國際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降低生產成本,保障市場有效供應。過高價格會抑制農民的購買力,只有降低成本,才能讓農民用得起,真正發揮支農、惠農的作用。降低化肥成本也相當于間接支農。若化肥產業成本下降10%,每年可為農業節支400多億元,相當于給每個農民補貼50元。《規劃》提出“采用潔凈煤氣化和能源梯級利用技術,對現有氮肥生產企業進行原料和動力結構調整,推廣硫和中低品位磷礦綜合利用等技術”等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化肥行業最大的成本是原料和動力成本。目前無煙塊煤和煙煤每噸差價在500元以上,采用潔凈煤技術不但能擴大原料來源,更能節約成本。
——完善儲備制度,提高市場調控能力。化肥常年生產、季節性使用的特點決定了必須有大量儲備。完善化肥淡儲制度,明確市場預期,降低生產企業庫存積壓的風險,提高化肥企業生產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可以保證化肥充足供應。《規劃》提出完善化肥儲備機制,加強淡儲化肥調運,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淡儲旺供的調控體系,保障供給,穩定市場價格,支持化肥骨干生產企業儲備磷銨和尿素,抓緊研究建立國家化肥儲備,這些都有助于保障化肥的供需平衡。
——完善出口管理,緩解市場壓力。為滿足化肥充足供應,需要化肥生產能力有一定的富余。如果富余的產能的國際市場獲得釋放,則更有利于化肥生產裝置的平穩運行和化肥成本的降低。去年高關稅封住化肥出口之路,也是造成化肥市場不景氣重要原因。雖然全球化肥市場日趨飽和,但存在地區間的差異,局部地區仍有相當的需求缺口。我國化肥行業,特別是以煤為原料的尿素生產、以中低品位磷礦為原料的磷銨生產,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和國際競爭力。根據《規劃》確定的化肥出口管理的走向,6月22日,財政部宣布,對化肥及化肥原料的出口關稅進行調整,取消黃磷、磷礦石、合成氨、磷酸、氯化銨、重過磷酸鈣、二元復合肥等產品的特別出口關稅,對合成氨、磷酸、氯化銨、重過磷酸鈣、二元復合肥等化肥產品(包括工業用化肥)統一征收10%的出口暫定關稅。延長尿素、磷酸一銨、磷酸二銨征收出口關稅的淡季時段,將尿素的淡季出口稅率適用時間延長一個月,磷酸一銨、二銨的淡季出口稅率適用時間延長一個半月。另外,如果今后能對化肥實施出口配額管理,預期將更加明確,既有利于化肥生產裝置的平穩運行,也能避免出口激增,保障農業用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