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還未過半,化肥行業卻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先是定價市場化,接著又被列為淘汰落后產能重點領域。這一系列重大政策調整,意味著國家將不再礙于“支農產業”的情面,對該行業長期供大于求局面痛下整改決心。
今年5月3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淘汰落后產能的規劃目標,明確了鋼鐵、有色金屬、輕工、紡織和石化等五大產業在未來3年產能淘汰指標。石化產業淘汰落后產能的重點領域是煉油、化肥、農藥、電石、甲醇等。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規劃,對化肥企業將通過上大壓小、產能置換等方式,淘汰技術落后、資源利用不合理的產能。為了保證上述規劃目標的實現,國家發改委表示,將通過修訂完善產業政策、建立產能退出機制、推進企業技術改造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具體措施包括提高準入門檻,加強清潔生產審核,實施差別電價等。
而自2009年1月25日起,國家將國產化肥出廠價格、除鉀肥外的進口化肥港口交貨價格由政府指導價改為市場調節價。取消對已放開的化肥出廠價格實行最高限價以及對化肥流通環節價格實行差率控制等各項臨時價格干預措施。
據了解,目前我國化肥市場總體供大于求。盡管化肥行業面臨生死考驗的呼救聲屢屢響起,但該行業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經維持了數十年,并且越來越嚴重。截至2008年底,全國尿素年產能已達5900萬噸(折純量,下同)。2008年尿素年需求量為5000萬噸左右,產能過剩900萬噸左右,基本依靠出口來消化。2009年全國新增產能約為430萬噸,總產能將達到6300萬噸。全國工農業化肥用量總和為5200萬~5300萬噸,產能過剩超過1000萬噸。預計未來幾年,國內尿素市場供大于求的趨勢不會改變。
記者了解到,針對化肥行業長期供大求的局面,國家有關部門曾多次進行過專題調研,但一觸及到“支農產業”這一敏感點時就會手軟,以致于每次改革政策都會留有“優惠”余地。其結果,化肥企業長期良莠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