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磷肥、氮肥均是供過于求,加上農業大環境和化肥價格的影響,用肥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去年以來的化肥出口關稅大幅上調使出口型生產企業遇到了瓶頸。國內的市場份額是固定的,出口關稅的大幅上調又在很大程度上鎖死了出口的大門,企業在盼望國家放開出口大門的同時,能不能開擴思路,借鑒一些外國的經驗,實行走出去的策略呢?
所謂走出去,就是到化肥原料國投資辦廠,利用當地的礦石、天然氣等資源優勢,再把產出品——化肥銷售到當地市場或其他國際市場。這樣既避免中國化肥原料資源外流,企業也能獲得生產效益,同時生產的化肥也能在必要時滿足中國國內市場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定價權。
印度是化肥消費大國,近年來其化肥進口量居高不下,一直是國際氮、磷、鉀肥生產商關注的重點市場。印度政府每年向進口化肥支付高額的補貼,因此,該國政府近年來積極采取了向資源國邁進的策略。印度農民化肥合作社與卡塔爾肥料公司在卡塔爾聯合投資建設合成氨聯產尿素裝置,在該合作項目下,印度農民化肥合作社將有權以市場價格購買該廠生產的全部氮肥。印度農民化肥合作社還擁有阿曼—印度化肥公司25%的股份,該廠165萬噸尿素的年產能盡管還沒有實現,但已經使印度的尿素采購不再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印度還計劃在哈薩克斯坦境內,依托其天然資源優勢合資建立氮肥廠。去年,印度在哈建立的磷肥廠將給雙方帶來了巨大效益。由此不難看出,印度正努力謀求在化肥領域與資源國開展廣泛合作,向國外氮肥、磷肥資源市場進軍。有了這些合資產品做支撐,印度在國際市場采購時對價格將會有更多的話語權。
同是農業國的越南和巴基斯坦也實施了走出去戰略。巴基斯坦Engro化學公司與阿爾及利亞國有磷肥與鐵礦公司合資在阿組建磷肥廠,大部分產品用于出口。2008年10月底,越南投資15億美元在俄羅斯投建年產160萬噸氮肥廠,預計年利潤10億美元。
一些以贏利為目的的化肥生產企業,在立足本國資源的同時,也在向化肥原料地邁進。英屬非洲綜合資源上市公司近日稱,已經獲得津巴布韋東南部的磷礦開采權。英國生活保障公司計劃在緬甸投建年產120萬噸化肥廠,產品均通過水運外銷。同是天然氣大國的俄羅斯,其國家控股公司歐洲化學公司也要搶占別國資源,投資 25億美元在哈薩克斯坦開采磷礦,生產磷肥。目的只有一個——贏利。澳大利亞蘇爾坦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收購在西非馬里獲得了一個磷礦的開采權,馬里政府正尋找廠商在當地建設磷肥廠,以供應當地農業需求。德國一家公司稱已經與加蓬政府簽署諒解備忘錄,利用加蓬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建立合成氨、尿素生產項目。
中國的化肥企業不妨仔細研究一下世界化肥原料國的情況,到資源國投資辦廠,既利用了當地原料資源,又不愁銷路,而且變出口資源類產品為出口技術,占據生產鏈條中的高端。而不要總是期待國家放開產品出口政策,或與國內企業集團打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