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金融危機及國內農藥生產原料、工藝、產業工人等配套升級影響,在農藥行業感受到陣陣寒流之時,中國的農藥企業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在這場行業調整中捕捉商機突困,已成為當前農藥企業面臨的課題。這是記者在采訪農藥行業專家、生產企業、植保技術服務中心和農藥經銷店后得出的結論。在這次調整中,政策影響、市場趨勢和企業的信心將成為左右調整進程的三個重要因素。
政策旨在規范行業
國家對農藥行業進行規范是全方位的:主要表現在提高入行門檻,加大環保監管,淘汰高毒品種。
首先是明確指出要提高核準新企業門檻:即從2008年3月1日起,新原藥企業要求注冊資金不低于5000萬元,環保投資占投資規模的15%以上;制劑企業要求注冊資金不低于3000萬元,環保投資占投資規模的8%以上。門檻的提高,可以幫助農藥行業不斷地清洗規模偏小、實力不足的一部分企業。
另外,政策另一個重要的著眼點是以環保作為監管農藥企業的重要指標。國家環保部對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強制進行環保安全監管,必將加速這些地區農藥行業的洗牌。有專家預言,目前有1154家農藥企業需要進行延續核準審查,通過提高安全、環保及加強農藥許可證和登記證的協調與配合,在未來5年內,預計將有30%~40%的企業因不能通過核準而被淘汰。去年中國的小農藥企業和效益不好的企業在低價甩賣自己的企業,如江西、廣東等省,很大一方面也是因證件、資源門檻提高的結果,今年估計這種情況還會增加。
另外,政策還通過對高毒農藥的淘汰,起到了規范農藥品種的作用。
德州恒東農藥化工有限公司銷售處劉經理認為,從去年開始,國家發改委每年定期匯編《農藥生產企業名錄》,不在該名錄的企業將被視為非法企業。這些政策的出臺,會有效地減少項目盲目重復上馬,也迫使農藥企業進行理性調整,形成“大集團、強市場、小區域”這樣一種三級企業并存的情況。
市場需求左右行業
雖然國內外宏觀環境不確定因素之多會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發展,但農藥作為農用產品仍具有剛性消費需求。特別是年前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惠民裕農政策及節后中央一號文件的強勁東風,將極大地鼓舞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而且大范圍上調農藥產品出口退稅率等多項利好政策的出臺實施,為農藥行業在金融危機中捕捉商機提供了可能,行業整體將向好的趨勢發展。荊州農友之家連鎖有限公司嚴信總經理認為。
對此,錦繡千村農資連鎖(北京)有限公司孫向東總經理表示贊同,他認為,一方面是十七屆三中全會對農村的改革作了重大部署,全國18億畝耕地規模不變,進一步確保了農藥作為剛性需求產品的地位,中央財政對“三農”支出大幅增加,拉動內需,農民種地積極性顯著提高,再加上農藥產品出口退稅率的提高將再度刺激農藥產品出口等。另一方面是在大行業發展和社會變遷的客觀因素下進行的農藥行業洗牌,必將推動一系列行業市場的整合。這種整合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會產生行業內部的并購重組,通過區域優勢的不斷互化,真正形成業內超級企業的出現,并通過這種集團化、規模化企業的引領,推動整個行業企業經營水平的提升。
企業信心也很重要
農藥企業北京北農綠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鐵斌認為,當前農藥市場價格暴跌暫告一段落,進入低位盤整期,但相當一部分企業的原材料為高價庫存,快速降價使一些企業難以開工生產。從某種角度看,中國農藥面臨的危機并不全是由金融危機造成的,相當一部分是企業增長方式轉變不到位而引發的。關鍵時刻企業必須高度警惕資金的流向、流量和周轉率,避免資金斷鏈。要利用這個時間休養生息,進行資源整合,完善企業內部管理機制。
正邦集團高級顧問鄢和平認為,理性調整的結果是農藥價格混亂之市場有望得到有效遏制,企業科技創新將進一步增強。在國外相當一部分知名的農藥企業陷入金融風暴危機中時,中國農藥企業卻獲得了樹立自身品牌進入國際中高端市場的機遇。隨著國際國內應對金融危機措施的出臺,農藥企業受到的沖擊會越來越小,一些常規產品受到競爭會被淘汰,一些新的品牌會得到很好的培育,農藥價格會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相對的穩定,市場也會走向規范化。企業在這場理性調整中自覺地通過強化管理、節能減排、降低成本和克服不利因素,求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