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把“三農”問題列為核心內容,“穩糧”、“增收”成為焦點話題。而測土配方施肥作為保護環境、節約資源、降低成本的重要農業生產技術手段,也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自我國2005年啟動測土配方施肥試點和推廣工程四年來,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記者在調查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測土配方施肥推廣工作進展并不順暢,管理體制落后、缺少質優價廉的配方肥、宣貫不到位是造成推廣實施不力的重要原因。
實踐表明,增加化肥用量對提高農作物產量的作用十分明顯,但過度施用化肥,不僅會增加農業生產投入,還會降低農產品品質、污染環境,減少農民收入。2003年以后,江、浙、滬等單位土地化肥施用量過大的地區,甚至出現了化肥用量增加而農作物產量減少的現象。同時,施肥不當還造成一些地區生態環境污染。
為此,我國從2005年開始推廣按需施肥的測土配方技術,2008年全國測土配方試點項目示范縣已由200個增至1861個。專家估計,如果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在全國不折不扣地全面推廣,每年應當可減少不合理化肥用量400萬噸(折純,下同),為農民節本增效310多億元,年節約標煤約千萬噸,減排二氧化碳5200余萬噸,減少氮、磷損失230余萬噸。但實際上,2008年因測土配方施肥所減少的不合理化肥用量僅為120多萬噸,為農民節本增效135億元,節約標煤180萬噸,減少氮、磷流失100多萬噸。測土配方施肥成效之所以打了折扣,是因為近幾年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弱化了測土配方施肥的效果。
一是管理機制不合理。在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實施過程中,全部環節幾乎都由農業部門包攬,導致測土配方施肥補貼由農業系統“獨享”,甚至連配方肥的加工也由農業部門承擔,由于缺乏監管,推廣實施陷入混亂。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國家每年撥付給各省(區、市)的測土配方施肥項目補貼資金,到了縣級以下農業部門就成了一本“糊涂賬”。一位省級土肥站官員坦言,一個項目縣里每年可以從省上獲得50萬~200萬元不等的測土配方補貼資金,但資金用途幾年來沒有人認真核查過。“一般下級報個資金數目或列出項目開支,我們也就批了。”這位官員說。
測土配方施肥項目補貼資金在基層成了“糊涂賬”的直接后果,就是農民享受不到免費測土和免費指導。有的省號稱年測土配方施肥推廣面積已達2000萬畝,占該省糧食種植面積近一半,但記者在該省“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最成功”的幾個村鎮采訪時,農民們反映:“農技人員根本沒有測過土。”而在該省對外宣稱的已實施測土配方施肥30多萬畝的一個縣,記者問起一位全省有名的種糧大戶:“是否得到過農業部門的免費測土施肥幫助?”這位種糧大戶一臉茫然地說:“哪會免費呀?我自己取樣送去檢測,氮、磷、鉀、pH值4個常規項目的檢測費用30元,其他微量元素檢測費用50~150元。”
一些化肥企業還向記者反映,為了搞好農化服務,提升自己化肥產品的知名度和當地市場占有率,他們往往自己聘請農技專家和土肥專家組成農化服務隊,奔赴目標地為農民免費測土。但卻受到一些基層農業部門的刁難。農業部門壟斷測土配方施肥的現狀,不僅不利于這項工作的正常開展,還極易滋生腐敗。
二是缺少質優價廉的配方肥。農業專家、華南農業大學環資學院教授樊小林認為,除了農民盲目施肥外,大量施用易揮發和淋失的水溶性肥料同樣會導致我國化肥利用率低下。
“如果我們用緩/控釋尿素按測土結果配成緩/控釋BB肥,則養分會隨作物生長需要緩慢釋放,不僅會減少化肥用量,減少農民施肥次數,還能保證養分的均衡供應,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提高化肥利用率。”樊教授建議,國家應該把緩/控釋BB肥作為測土配方施肥的主流品種。因為BB肥的特點是易于配方生產,養分可靈活調整,能完全滿足配方肥的生產需求,且加工成本和產品售價低于同養分的高塔復合肥,農民易于接受。
北京農林科學院植物營養與資源所所長劉寶存也表示,提升緩/控釋肥產能,鼓勵緩/控釋BB肥的應用,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徑。
“多年的實踐表明,大型國有企業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其產品質量和供應能力也有保證,檢測手段先進,有關農業部門應改變過去配方肥由不知名的小企業,甚至個體經營戶生產的做法,依托大型化肥生產企業,把國家有關扶持政策向大型企業傾斜,鼓勵并扶持當地大型化肥企業參與測土配方施肥的配肥工作,為農民生產出質優價廉的放心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樊小林呼吁。
三是測土配方施肥宣傳貫徹工作不到位。由于基層農業部門工作人員工作不扎實,宣傳不到位,導致農民對測土配方施肥的認識不夠。尤其在缺乏明顯示范帶動情況下,農民很難相信測土配方施肥會帶來多大效果。以致于該項工作已經開展了四年,國家累計拿出27.5億元資金用于補貼和推廣,但很多農民依然采用傳統的施肥方式進行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