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適時推進化肥價格市場化。然而,對化肥企業而言,盼到了價格放開,并非就萬事大吉了,也不代表著化肥價格就會上漲。
應該說,原有的化肥價格管理模式的缺陷還是比較明顯的,主要體現在行政干預痕跡過重,而市場調節功能偏弱。因為化肥企業的原材料、電力、運輸等方面價格是隨行就市的,而化肥產品出廠價格卻被最高限價給卡住了,當其成本構成因素大幅上漲的時候,化肥價格卻不能同步提高,自然壓縮了產品的利潤空間,甚至使企業虧損。所以,這種價格體制難免遭到化肥生產企業的反對。但是,放開化肥價格并不等于化肥價格就會上漲。價格的漲跌有其內在規律,并不隨企業的意志而轉移。
看看國內化肥的供求情況,就會發現當前化肥價格下滑的原因了。據業內專家估計,目前國內化肥產能過剩達數百萬噸,這部分產量以往是靠出口來消化的。但是現在隨著金融危機的加劇,化肥出不去了,只有在國內爭市場,所以競相壓價不可避免。
因此,化肥企業現在的首要任務是要毫不猶豫地對技術落后、消耗高的產能進行淘汰,使之與社會總需求相平衡。在化肥價格已經開始市場化的背景下,相關企業更要苦練內功,以低消耗和高質量取勝。低消耗是為了謀求行業平均值以上的超額利潤,高質量是為了獲得長盛不衰的市場份額,同時也是為了化解將來可能出現的化肥各項優惠政策取消帶來的經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