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在報上讀到抨擊化肥、農藥包裝說明使用“洋文”的文章,文中分別談到“ml”是什么意思,“mg”又表示什么,“kg”與斤又如何換算等,并說許多消費者都搞不懂,特別是偏遠農村的農民消費者更弄不明白。但是,山西省河曲縣工商局與河曲縣消費者協會對包裝說明書使用“洋文”的一份專項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于包裝說明書使用“洋文”開始有了不同的看法。
對此,筆者談點自己的看法。
首先,如今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已融為一體,因此語言文字也應相互溝通。眼下,無論是走在街上,還是走進超市,所見到的外國人與外國商品逐年增多,因此,面對化肥、農藥,無論是國產的還是進出口的,如何讓中國人與外國人都看懂?那就是要寫好說明書。比如我們購買化肥時,農資門市中的同一種化肥既有國產的又有進口的,有的說明書用中文,有的卻用“洋文”。而對于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包裝說明書使用中文自然會方便不少,但與國際市場接軌之后,國人接觸“洋貨”及“洋文”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因此,化肥、農藥企業在其包裝說明書中有步驟地推廣一些“洋文”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國際通用的商品標準用語與計量單位上更為必要。
其次,推廣新東西需要過程,有時還需要一些強制性。比如,傳統的計量單位,“斤、兩、錢”,“丈、尺、寸”,在與國際計量單位“千克、克、毫克”、“米、厘米、毫米”接軌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廣,絕大部分消費者不也認可了嗎?就拿農藥來說,過去消費者總是以斤、兩來衡量,如今不也用毫升來衡量嗎?再說,說明書上經常標注的“ml”、“kg”、“mg”等計量單位,絕大多數消費者也開始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再次,消費者的整體文化層次已普遍提高。現在農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普及了英語,學習“洋文”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因此在包裝說明中推廣使用“洋文”,不但可以起到美化包裝的作用,而且可以給國內越來越多的農民消費者提供諸多的方便。
第四,應先在對照說明上多做點文章。如今在不少化肥、農藥包裝說明中已經采用了中外文對照說明,很受消費者歡迎。而且通過對照,還可以學到不少“洋文”知識,是比較理想的一種說明形式。
包裝說明是用中文好還是用“洋文”好,既不能簡單地肯定,更不能一概否定,應該根據所生產商品的消費群體去決定。不過,隨著我國經濟的更加市場化、國際化,“洋文”說明將會更加普及,并成為一項強制性的說明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