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5日晚間,國務院公布了最新的化肥產業政策——“所有化肥出廠價格及除鉀肥以外的化肥港口交貨價格,由政府指導價改為市場調節價。”
受此消息影響,12月26日,化肥類上市公司全面高開,全天保持強勢。
上述產業政策在12月2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研究確定。是次會議還決定暫時保留化肥企業在原料、運輸方面的優惠政策。專業人士認為,是次限價令的取消,實質意義大于形式,表明國家對化肥類的價格機制改革開始大力推行。
限價形同虛設
時至今日,化肥限價政策已經執行了4年之久。
2004年11月17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出《關于做好化肥生產供應工作加強價格監管的通知》,這一通知在業界被稱為11.17限價政策。在限價令施行后,化肥的價格并沒有被完全壓制住,
本次限價令取消之前,國家對尿素的出廠最高限價為1725元每噸,64%的磷酸二銨的最高限價為4100元每噸。
“不取消限價也沒有意義了,現在磷酸二胺的價格在3000元左右。”某磷肥上市公司高管告訴記者。“磷肥的價格平均每噸下跌了1500元,企業的利潤大幅下降。”
然而,就在幾個月之前,限價令還被強化。
今年3月以來,因為國際農產品價格的上漲等因素,國際化肥價格暴漲,高峰時,國內的化肥價格僅有國際市場價格的50%,雖然有限價令,但化肥企業多通過自設銷售公司等形式,變相漲價。
“這幾年限價政策的執行其實并不得力,該漲的還是漲了。”上海某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
今年3-5月高峰時,國內尿素價格曾經上漲至2500元每噸。在此情況下,今年6月下旬,發改委還下發通知,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化肥價格專項檢查,并延續到9月份。隨后,各省物價部門陸續下發文件,嚴查化肥漲價行為。
在對內限價的同時,國家開始試圖封住出口的大門。出臺政策,對于化肥產品大部分原料的出口,加征了特別出口關稅﹔限價范圍從政策實施之初的部分企業生產的尿素產品,擴大到除鉀肥之外的大部分化肥產品。
“傳導機制被完全掐斷,國際、國內成為兩個完全分割的市場。”在國家對化肥開征150%特別關稅政策時,上述氮肥上市公司高管曾告訴記者。“我一度都覺得這個行業受到的管制太多,機制也有問題,企業的積極性一次次受到傷害。”
但國際形勢風云突變。國家化肥價格剛剛還是節節向上,忽又進入冰冷寒冬。問題是,相關部門在此時并沒有做好準備,化肥企業沒有分享到價格上漲帶來的果實,卻要承擔國際局勢動蕩帶來的風險。
2008年,煤炭、硫酸等化肥的原料價格大幅上漲,眾多化肥企業感受到了生存危機。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江蘇的30多家氮肥企業中已有近10家停產。除了氣頭尿素企業情況稍好外,國內煤頭尿素企業停產的已達1/3。
2008年7月,發改委發布《當前化肥生產形勢應予關注》報告稱,為了維護農民利益,國家對化肥產品實行限價,但由于政府給予的化肥生產企業一些優惠政策如化肥用煤限價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導致企業經營生產困難,甚至虧損停產。
問題是,化肥企業的困境最終將指向農業生產安全。因為一旦出現大面積的化肥企業停產破產,農業生產用肥將無法保障。
機構關注利潤增長空間
之前,以天然氣為原料的氮肥生產企業被形象的稱為“兩頭受氣”。即在原材料方面,天然氣價格面臨長期漲價的壓力,同時供應還得不到保障,在銷售環節,則被限價令封住了利潤空間。淡季的時候,化肥價格低落,但到了耕種旺季,化肥的價格也上不去。以煤為原料的氮肥企業與之類似,磷肥企業的情況也面臨同樣問題。
“國家為了保障農民的利益,不得已采取限價的措施。”上述氮肥類上市公司高管也能理解政策的出發點。
是次國務院化肥業拯救措施還包括對化肥企業的扶持政策,即已有的優惠政策不變,“暫時保留對化肥生產用電、用氣、鐵路運輸的價格優惠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
“該政策長期對化肥業是一個利好,短期已經沒有多大的刺激。”東方證券分析師莊琰認為。“價格管制放開以后,并不意味著化肥價格可以馬上上漲,最主要的因素還是供求關系,目前來看,氮肥、磷肥都面臨供大于求的問題。價格管制取消有利于形成價格形成機制,對有成本優勢的企業更有利。”
而機構的思維卻轉向了在制度壓制取消后,企業利潤所面臨的增長空間。
“從現在的情況分析,明年春耕的時候,化肥必然大幅上漲,因為今年的冬儲不足,從這點上看,明年化肥類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非常確定,為什么不買呢?”上海某基金經理告訴記者。
中金公司化工分析師時雪松認為:氮肥價格明年上半年將呈季節性的回升,取消限價將使優勢企業受益,同時部分企業的超限價銷售部分利潤可以回流。氣頭尿素在優惠天然氣價格不上漲的過程中,業績具有相對穩定性,但目前估值水平不低。本次政策對化肥股有帶動作用,煤頭的華魯恒升將受益于產品限價取消,氣頭的建峰化工、四川美豐和瀘天化將受益于天然氣價格不上漲。而對大型化肥流通企業的改革,鼓勵和扶持發展對中化化肥等有利。
“這是一個重大利好,化肥業的行業底部將提前到來。”上述氮肥上市公司高管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