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會議上指出,國家將加快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化肥價格形成機制,適時將所有化肥出廠價格及除鉀肥以外的一般貿易進口化肥港口交貨價格由政府指導價改為市場調節價,取消對化肥生產流通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繼續對市場集中度較高的進口鉀肥實行適度價格監管。允許各類投資者進入化肥流通領域,鼓勵和扶持發展大型化肥流通企業。
國家本次出臺六項措施涉及的有化肥生產結構、定價機制、流通環節、淡季儲備和農資補貼方式等,主要是針對化肥的定價機制和流通問題,其目的是通過更多的投資者進入化肥流通領域,完善化肥銷售渠道,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從而完成化肥價格從政府指導調控到市場定價的逐步過渡。
會議指出,化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是農業生產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經過多年快速發展,國內化肥實現了供需總量基本平衡。但也存在結構不合理、價格形成機制和經營體制不適應等問題。必須采取綜合配套措施,深化改革,完善調控機制,促進化肥行業穩定健康發展,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國家將逐步放開國內化肥定價機制,由政府指導逐步轉向市場調節。目前,國內化肥行業大多數廠家都處于虧損狀態或微利狀態,采取政府指導價對化肥企業的生產積極性不利。從全國情況來看,由于虧損嚴重,化肥企業普遍降低了開工率甚至停工,導致國內化肥產量持續下降,對保證農業生產造成了供應安全隱患。截至08年10月,年化肥產量459.8萬噸,同比負增長9.9%;產量急劇下滑,其中10月份氮、磷、鉀肥產量同比分別下降了5.7%、21.7%和14.9%。造成目前國內整個化肥行業困難的原因是,在政府給定的化肥價格框架內,企業難以通過市場作用來消化原材料波動而帶來的成本波動。很多生產企業在高價儲存的生產原料還未消化,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下跌,以后的經營將更加困難。
一旦化肥價格市場化,大部分成本變化會通過價格傳導而消化,化肥企業持續經營將得到保障。市場化的另外一個作用是引入競爭機制,國內產能落后、成本高于同行業的廠家將逐步被淘汰。目前,國內尿素和磷肥產能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過剩,而國家出臺的化肥出口政策使化肥出口優勢不明顯,導致國內化肥庫存較多,化肥產能利用率不高。通過市場價格調節,市場將向有成本優勢的企業傾斜,國內產銷將逐步回到平衡狀態。
化肥的市場化定價將帶來兩個問題,其一是化肥的流通問題,其二是化肥價格波動對農民影響問題。對于流通問題,本次會議提出引入各類投資者進入化肥流通領域,鼓勵和扶持發展大型化肥流通企業。從國內化肥流通現狀來看,化肥流通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且區域性明顯,究其原因,是由于國內化肥企業結構和政府價格調控而造成的。更多資金進入化肥流通領域其好處是可以銜接產銷兩端,充分傳導化肥價格,同時還起到一定的化肥儲備和風險分擔的作用。
對于化肥價格波動對農民收入帶來的影響,政府擬采取農資直補的方式進行調節,以確保農民不因化肥價格上漲而減收。此前,國家對化肥的補貼主要是采用限制售價然后通過政策優惠等方式對生產企業進行補助,對落后產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不利于市場化價格機制的形成。農資直補面對的是消費終端,使農民直接受益。目前具體的補貼措施尚沒有出臺,考慮到中國農村問題的復雜性,無論在購買化肥或糧食收購時給予補貼都有一定的操作難度。
此外,本次會議提出,國家將對化肥儲備進行進一步調控,日前,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向國務院遞交了《關于建立中央化肥儲備制度的報告》,中央化肥儲備制度有可能被推出。此前,國內化肥淡季儲備主要是商業儲備,其實施方式是國家向承儲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補助,儲備化肥的銷售仍由儲肥企業自行解決,其實質是國家給予承儲的企業一定補貼以提高生產積極性。中央化肥儲備制度的建立將在淡季買進、旺季售出化肥,可以保證化肥供應,平滑化肥價格波動。
會議還決定,適當控制磷肥、氮肥產能,加強鉀肥資源勘探開發建設,合理有序增加鉀肥生產。加大對測土配方施肥的支持力度,逐步擴大補貼范圍,節約農民支出,減少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