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被業內喻為'百年一遇的奇跡'的硫黃價格,讓整個化工行業人士目瞪口呆。3個月內,國際硫黃價格從最高時的800美元(噸價,下同)降至目前的65美元;國內硫黃價格也由最高時的5300元跌至目前的370元。這一'歷史性的巨變'(業內人士語),使得磷肥企業庫存的高價原材料迅速貶值,磷復肥行業面臨著巨大困境。
11月1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研究決定降低部分化肥出口關稅并調整征稅方式。這被普遍認為是政府出手對化肥行業'救市'的開始。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硫黃價格遭遇過山車?整個行業應該從中吸取什么教訓?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走訪了業內人士。
漲 擴產迅猛供需緊張 商家推波助瀾
兩個原因刺激了近年來硫黃產量的增加。首先,為保護大氣環境,在過去幾十年里,各國政府都加強了石油、天然氣中硫回收的政策法規;其次,人口的增長與糧食需求的增加,使像中國、印度、巴西以及美國等國對磷肥的需求增長迅速,導致硫黃這種間接原料需求的增加。
2007年,硫黃的春天悄然來臨。那一年,我國磷復肥企業開工充足,硫黃制酸設備對硫黃依賴度增加,硫黃供應慢慢趨緊。3~5月份是國際市場上硫黃大幅采購的季節。而由于國際物流不暢導致到貨量出現小幅下滑,使部分下游企業擔心硫黃供應不足,開始慢慢接受國際市場上的高價硫黃。就在這個時候,一些貿易商看準了硫黃市場,參與硫黃投資的大軍。貿易商進入硫黃領域進行資本運作。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硫黃進口商還比較分散,誰都有權利進口硫黃。進口商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將進口的硫黃作為原料消耗,加工成其他產品;另一種是將進口的硫黃作為貨物囤積,通過炒作價格賺取利潤。在市場利潤驅動下,廉價的硫黃被炒成了黃金。國際硫黃價格開始一路上揚。2007年,國內硫黃價格由1月份的812元,在短短數月內,竟然在12月份達到3840元,漲幅高達373%。同時,國際市場價格也從1月份的60美元漲至年底的300美元。
進入2008年,我國磷復肥產能繼續快速增長,上半年磷肥產量達到658萬噸,同比增長0.6%。同時,硫黃制酸裝置也相繼擴增產能,硫黃的國際市場需求進一步增加。國際市場上,巴西、印度等國也在擴增硫黃制酸產能,導致世界硫黃供需形勢進一步趨緊。在供需趨緊的形勢下,在貿易商的推波助瀾下,硫黃價格開始沖高。國內硫黃價格在1月份達到4230元,5月份達到5680元,七八月份竟漲到5300元。國際價格由1月份的420美元,漲到七八月份的800美元。
上游漲下游就得漲。國內磷復肥價格也從100多元一袋漲到了近300元一袋。
跌 企業農民雙雙疲軟 商家抽身就走
硫黃價格高到一定程度,形勢也漸漸發生了變化。
首先是生產企業由于承受不了高價原料,開始減產。
善于對市場察顏觀色的經銷商也開始小心拿貨。
化肥產業鏈最末端的消費者——農民,也終于有了反應。他們第一次看到一袋磷酸二銨要花500元,種植補貼早被高肥價沖沒了。如此高的價格讓農民只有一個選擇:降低化肥用量。
國家連續5次調控出口關稅也終于使出口之路基本斷了。今年1~8月份,我國累計生產磷酸二銨537萬噸,同比增加21.3%;出口磷酸二銨67.8萬噸,同比減少48.8%。出口大門的關閉,讓以高價硫黃為原料的磷復肥失去了利潤實現空間,企業資本慢慢被高價原料吞噬。
同時,國內石化企業開始重視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炭中硫的回收,再加上高價刺激,硫回收裝置開始增多。這也使得國內硫黃對外依存度有所下降。
中國硫黃需求的變化悄悄影響著國際市場。從9月份開始,國際市場硫黃價格出現回調,硫黃價格降至665美元,比8月份降低16.9%,11月初價格降至115美元,11月12日溫哥華離岸價已是65美元,跟著國內價格也跌至370元。
跟著,國內價格也就下來了。
偏偏在這個時候,'金融海嘯'襲卷全球,硫黃市場雪上加霜。受金融海嘯影響,油價跌破60美元,經濟下滑,許多項目因缺乏資金而停止。海運費用從70~100美元,降至15美元,鋼鐵、建筑以及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硫黃消費量進一步降低。
只要人心浮動,市場就會瞬息萬變。頃刻間,硫黃降價風暴驟起。貿易商嗅到危險,紛紛拋售硫黃,退出市場,將接力棒扔給下游。
而下游早已是精疲力竭。10月份秋播結束以后,進入冬儲。硫黃價格出現了瀑布式下跌。高成本的磷復肥產品,一夜之間利潤全無。接著,國內化肥價格出現下滑。接著,買漲不買跌的心態讓整個磷復肥市場瀕于崩潰……
思 企業定要頭腦清醒 進口機制要完善
至今,談起由于硫黃價格的大起大落造成磷復肥企業大喜大悲來,業內人士仍痛心疾首。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更多的人已經對這場噩夢開始反思了。他們現在更關注的是,今后企業應該如何避免這種'歷史悲劇'重演?
許多企業都認為,行業內部應該規范硫黃進口機制。山東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洪祥告訴記者,目前硫黃進口價格略有回升,但只是暫時的,是對于磷銨淡儲啟動的反應。未來硫黃價格雖然會出現節點性的反彈,但供過于求的形勢將持續。如果要保護好我國的磷復肥產業,就要統一硫黃進口這個環節。鉀肥就是個好的例子。由于鉀肥統一進口,資源相對集中,這就保證了國際市場大幅波動時,國內市場可以穩住一段時間,不像硫黃這樣大漲大落。但前一段許多企業都有權進口硫黃,都在私下談價,造成競相抬價。當市場需求萎縮時,又競相壓價。這次國內化肥行業就是吃了這個虧。李洪祥建議,未來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建立由政府牽頭的硫黃協會,協會委托企業對硫黃和硫酸進行統一采購,企業派人參加進口談判。這樣可避免硫黃市場的大幅波動。
湖北一家磷肥企業負責人說,做為生產企業要接受教訓,要保證磷肥生產正常運行,企業至少要有兩個月的硫黃儲備,庫存和訂單各要保證一個月的使用量。
應大力加強市場分析和預測,在市場變化面前保持清醒頭腦,這也是業內人士的反思內容。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化肥市場是個政策市場,受政策因素影響非常大。化肥企業一定要認真研究和分析每項政策,然后采取應對措施,不能只顧生產,不管其他。同時,要大力加強對化肥市場及大宗原材料市場的分析預測,在產品銷售價格較高時多銷售、少庫存,在銷售價格相對低時多庫存、少銷售;在原材料價格相對高時少采購、少庫存,價格相對低時多采購、多庫存。這樣才能保證企業效益的最大化。這次磷肥行業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雖說這次硫黃價格的大跌具有突發性和偶然性,比較難以準確預測和把握,但面對同樣的市場大環境,國內磷肥企業在對市場把握方面還是有差別的。據悉,有些磷復肥企業因為囤積的高價原材料過多而導致損失慘重,而有些企業囤積的高價原材料則比較少,損失就要少得多。
一位專家指出,現在有些化肥生產企業看到國家對化肥行業管制得比較嚴,就得出個錯誤的結論:化肥企業的一切都由國家包辦。一出現困難,就叫苦,到政府部門去要政策。這種'政策依賴癥'到頭來還是會使企業自己吃虧。因此,企業要眼睛向內,多在降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更好地滿足農民需求上下功夫。如果能真正把自己企業的生產成本降至行業成本以下,市場出現再大的風浪也不用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