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已經接近尾聲,中國一年一度的進口鉀肥合同談判也已經被列入工作日程。據悉,9月中旬在美國舉行的TFI國際化肥會議上,中國進口方和國外鉀肥供應商已經就2009年合同談判進行了初步會談。在目前國內鉀肥價格居高不下、市場銷售疲軟的背景下,新一年鉀肥合同談判自然再一次成為化肥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
如果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目前國內的鉀肥市場,那么無疑最為貼切的就是'價高'、'停產'、'用量減少'等字眼。
說到價高,自然讓我們想到去年年初,進口氯化鉀(以白鉀為例)的價格還僅在2000元/噸,而目前的價格則為5000元/噸左右,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上漲幅度達到了驚人的150%,為歷年罕見。進口鉀肥居高不下的價格直接導致了農民鉀肥使用量的大幅減少。以進口氯化鉀作為主要原料的硫酸鉀和硝酸鉀的生產企業深受其害,在上游進口氯化鉀價格高企和下游終端環節接受能力有限的雙重壓力下,已經有大量的企業被迫減產或停產,就硫酸鉀而言,整個行業的開工率僅在20%左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以國產氯化鉀為原料的廠家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由于國內氯化鉀價格一般是根據進口氯化鉀的銷售價格來定價,因此國產氯化鉀的價格可以說在隨著進口氯化鉀的價格同步增長,在生產成本上漲有限的情況下,國內氯化鉀企業都取得了可觀的利潤。但由于國內的限價政策,還有相當一部分利潤流入了流通環節,造成國內鉀肥市場價格一定程度上的混亂,也直接導致國內氯化鉀的銷售量比去年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追究其根本原因,價高難辭其咎。
國際市場方面,受國際市場鉀肥需求量增加、國際供應商價格炒作等因素的影響,國際市場氯化鉀價格從去年年初以來一路飆漲。在經歷了近一年的快速上漲后,氯化鉀價格開始在高位盤整,FOB價格基本穩定在了1000美元/噸左右。
由于中國2008年鉀肥合同談判費盡周折,直到今年4月16日才達成合同,加上今年氯化鉀供應緊張,中國2008年鉀肥合同總數量只有260萬噸左右。印度和巴西將在今年取代中國成為國際市場氯化鉀最大的進口國,預計印度2008年的進口總量將超過550萬噸,巴西的進口總量也將達到500萬噸左右,這就意味著我們在鉀肥談判中的地位在無形中降低了。
供應方面,近年來,隨著全球生物燃料工業的快速發展,氯化鉀需求量快速上升,但氯化鉀產量的增加卻顯得有些遲緩,究其原因,國際供應商主動控制產量從而抬高價格的企圖不能排除在外,這也直接導致了國際市場氯化鉀價格近一年以來的瘋狂上漲。
進入下半年,西方國家金融系統危機的爆發,令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泥潭。目前這一危機已經逐步延伸到了實體經濟領域,隨著石油價格下跌,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也已經出現普遍下跌的趨勢。在中國,鉀肥的銷售已經基本陷入停滯狀態,因為在種糧成本過高的情況下,農戶們寧愿不施肥或者大幅減少施肥數量。在9月份美國舉行的TFI會議上,PotashCorp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對外公布,到8月底北美地區的氯化鉀庫存量已經降至多年以來的歷史最低值,比最近5年以來的平均庫存量要低40%,而更嚴重的是,今年該公司氯化鉀的供應缺口將達到300萬~400萬噸,占世界總需求量的8%~10%。另外白俄羅斯鉀肥公司也于最近宣布,該公司將優先低價滿足國內的需求,并且對出口鉀肥征收高達每噸200美元的出口關稅。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家鉀肥供應商,他們不約而同向外透露的這些信息,無一不是在向外界宣揚,即便到2009年,鉀肥供應緊張的形勢也不可能得到根本緩解。
關于即將開始的2009年中國鉀肥談判,據最新消息說,作為中國方面要談判方的中農和中化,將在10月底或11月初同國外供應商展開第二輪會談。目前來看,談判中,中方依然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對其不利的方面有,一是2008年氯化鉀進口量大幅縮水,預計全年進口總量在500萬噸以下,盡管由于價格過高,中國減少了鉀肥的使用量,但是進口氯化鉀數量的大幅縮水以及國產鉀肥產量增長有限,必將導致年終中國氯化鉀庫存量的大幅降低。二是今年印度氯化鉀的進口總量已經超過中國成為最大的氯化鉀進口國,中國在合同談判中的地位已經有所下降。但中國方面也不是無牌可打,今年11月份,新疆羅布泊鉀鹽公司120萬噸硫酸鉀設備將投產,09年硫酸鉀產量將有望突破100萬噸。該項目的及時上馬無疑增加了中國談判方面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