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習慣及規模上看,我國氮肥企業可分為大、中、小三類。
大型氮肥企業:年產合成氨30萬噸以上的企業,目前國內有大氮肥企業約27家,主要生產尿素,有尿素裝置30套。
中型氮肥企業:年產合成氨8萬~30萬噸的企業,目前國內有中型氮肥企業約50家,生產的產品除尿素以外,還生產硝銨和氯化銨,有尿素裝置約40套。
小型氮肥企業:年產合成氨8萬噸以下的化肥企業,國內小氮肥企業數量在500家以上,以生產碳銨和尿素為主。
在氮肥生產中,由于其原料的不同,分為油頭企業、氣頭企業和煤頭企業,也就是分別以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作為原料的企業。雖然原料不同,由于都是化學原料,所以產品差別不大。目前在我國氮肥生產企業中,62%是以煤為原料的煤頭企業,26%以天然氣為原料的氣頭企業,12%以石油為原料的油頭企業。
天然氣是生產氮肥的優勢原料,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合成氨,不僅工藝流程簡單,投資省,而且能耗低。國外以天然氣為原料的氮肥比重很高,達到88%,我國僅為22%。這是由于我國天然氣資源主要在中西部地區,遠離化肥消費市場,而東部天然氣供應緊張,價格偏高,生產化肥經濟性價比差。因此,我國以煤炭(主要是無煙塊煤)為原料的氮肥比重約占七成。
化肥作為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受宏觀政策調控影響較大,國家為保障農民增產增收,對化肥價格上升會采取一定的控制。另外,化肥企業產、銷半徑過大,也存在運輸不經濟的問題。這些都決定了氮肥企業要提高競爭能力,只能從原料(煤炭)成本、生產工藝和原料、產品的運輸成本上挖掘潛力。所以,化肥企業、特別是氮肥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不是表現在相互之間對市場份額的爭奪,而是在各自產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等方面。
化肥行業是典型的規模經濟產業,其行業特征表現為: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生產技術裝備專業化和日趨大型化。該行業存在較高的進入壁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初期投資巨大。規模效益及工藝技術上的優勢大小是企業能否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規模經營及高新技術的采用,將使得進入該行業的初期投資巨大;二是近年來氮肥行業原材料、能源供應日趨緊張,新進企業較難獲得必需的生產資源。國家產業政策重點支持氮肥企業做大做強,力圖改變產業集中度低、布局分散的格局,努力淘汰技術落后、能耗高、污染環境的小企業。這些因素都決定了氮肥行業的進入壁壘較高。
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統計,目前新建一套年產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廠的總投資是:以煤為原料的約為42億元,以天然氣為原料的約為25億元。因此,進入氮肥行業的主要障礙是資金投入大,對大型技術裝備運用的技術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