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五月下旬都是川籍農民最忙的時候,收獲小麥和油菜,栽插禾苗,黃綠相間的田地是天府之國豐收的色彩。綿竹市漢旺鎮新開村作為四川省示范村,更是以生產稻谷而聞名。如今,村中1200余人卻只能望著上千畝土地發呆——大地震摧毀了附近的農資站,沒有肥料的稻田就像沒奶的母親。
“我天天去找化肥”
新開村村頭的稻田里,56歲的劉征富望著已經澆灌好的稻田發呆,這個勤勞的漢子在往年這個時候可沒有這么清閑過。他指著一塊塊蓄滿水的稻田著急地說,“往年的這個時候,田地里到處都是收割和插秧的人,現在田里的人少多了,大家都在等肥料,心里急啊!”
他身后的田地約有一畝,已經蓄滿了20厘米深的水,秧苗早已育成,等待著“搬家”到這個“大房子”里。他說插秧前要先施一遍底肥,底肥比之后的任何一道追肥都重要,這是秧苗能夠茁壯成長的關鍵。村中原來有個農資站,每年的這個時候里面都會存滿化肥,地震后,本村和附近的幾個農資站被摧毀了。最近三天,他每天都騎著摩托車到處找肥料,卻一無所獲,不得不守著稻田發呆。
“再等兩天,如果還是沒有化肥,我就這樣插秧了,地總不能空著呀。地震后,水田土質受到破壞,水滲漏得很快,不能再等了。”他無奈地說。
新開村幾乎家家缺肥
在新開村,為化肥著急的不只是劉征富。“全村430戶,1200余人幾乎家家缺少化肥。”新開的劉述興告訴記者說。
在此次大地震中,全村死亡90余人,傷200余人,房屋幾乎全部坍塌,僅剩的幾棟房屋的墻體已經裂縫,“都是危房,根本沒法子住了。”劉述興難過地說。雖是重災區,村民并沒有沉湎于災難的痛苦中,而是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收割小麥和油菜,修整灌溉水渠,生產正在井然有序地恢復。
劉述興表示,目前困擾村民的最大難題就是化肥。他說,現在不僅在附近村鎮,即使在綿竹市也很難找到化肥。四五天前,就有不少村民盯上了坍塌的農資站內的化肥。很多村民不顧生命危險,到農資站內“掏肥”,目前農資站已經基本被掏空,而這批從土里挖出來的化肥對于全村來說也只是杯水車薪,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8萬元+愛心=112萬元
在新開村已經部分坍塌的村委會對面,一個用條紋防雨布搭建的簡易帳篷旁,懸掛著“新開村辦公點”的小招牌。在帳篷外的空地上,劉述興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
一畝地只要50千克的化肥,約合人民幣80余元。新開村約有1000畝地,需要化肥5萬千克,折合人民幣8萬余元。如果稻谷能夠順利收獲,新開村1000畝地約收獲800余噸水稻。目前市場價水稻約為每千克1.4元,這就意味著可獲得112萬元的收益。
“我們每年產的水稻,除300余噸留作自己的口糧,其余都要賣掉,這是我們村的一項重要經濟收入。而水稻的插秧期有限,只有在夏至之前插秧才能保證收成,否則就沒有收成了。現在已經過了小滿,距離夏至還有20多天。如果有人能在這個時候幫我們一下,可就是幫了我們的大忙了!”劉述興說道。
當記者告訴劉述興,本報愿意搞一次募捐,為新開村解決一定的肥料問題時,他簡直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握著記者的手說,“真的嗎?你說的是真的?真是太感謝了!”
隨后,記者聯系了綿竹市農業局,農業局局長葉秀金表示,“現在給我們送農資簡直是雪中送炭。據了解,農用化肥方面最缺的是碳氨、尿素和復合肥,其中以復合肥為主。”他還建議說這些肥料在德陽市的化肥廠就能買到,如美豐、川化兩家化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