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飛虱在水稻產區經常爆發,近年由于抗藥性問題,吡蟲啉等對稻飛虱殺蟲效果大不如前。安邦“吡蚜酮”登陸廣東,將徹底改變我省稻飛虱難防難治的局面。
“吡蚜酮”是一種全新化合物成分的高效、安全、低毒新型殺蟲劑,2002年被列入國家“九五”攻關項目,以往主要以原藥出口。自在國內推廣后,至2007年,“吡蚜酮”防治稻飛虱達3000多萬畝次,均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每畝使用16-20克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其突出藥效表現為:干凈徹底殺死稻飛虱(包括褐稻虱),高藥效期長達45天以上。因為對稻飛虱防效卓越,“吡蚜酮”被農業部推薦為防治用藥的首選品種之一,還被列為“高毒農藥取代重點推廣產品”。“吡蚜酮”可用于防治刺吸性害蟲,如稻飛虱、蚜蟲、粉虱、薊馬等。
“吡蚜酮”殺蟲機理是口針阻塞效應,稻飛虱一經接觸,立即產生口針阻塞效應,表現為強烈進食抑制作用,迅速停止進食和危害,直至活活餓死(大蟲先餓死,小蟲后餓死)。廣東省農業廳植保總站2007年在韶關、江門、陽江、雷州等地進行大面積示范試驗,畝用20克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防治稻飛虱均表現出高效和超長效。在韶關曲江區馬壩鎮的試驗,施藥時水稻處于始穗期,稻飛虱處于第七代卵孵化始盛期,蟲口密度6367頭/百叢,稻飛虱為褐飛虱與白背飛虱混合發生,褐飛虱約占85%,藥后21天的防治效果還可達98.6%,農民把其稱為“防治稻飛虱的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