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洗凈鉛華。十年產業改革發展史勾畫出一條中國式的自主創新之路。一批勇于創新并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異軍突起,用技術打通了市場的經脈,在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為充分參與競爭的主流。
種子在“紅日”萌發
20世紀九十年代初,在山東臨沂革命老區的小鎮上,發生了一場對于中國復合肥行業乃至中國化肥發展歷史都具有深遠意義的事件,中國的化肥工業在這里急速地轉了一個彎兒,改變了前行的方向。是“紅日”,點燃了中國人對復合肥的激情夢想。從1998年8月,山東紅日20萬噸/年復合肥工程建成開工那天開始,中國復合肥產業拉開了技術創新大幕。那一年被業內稱為“復合肥元年”。
1998年,中國的化肥產業還是單質肥的天下,在2956萬噸的產量中,復混肥僅占15%左右,其中還有233.1萬噸需要進口。依賴進口的日子并沒有磨滅中國人對實現夢想的強烈渴望,中國化肥行業正醞釀著一場大變革。
王廷艾、李繼進,作為硫酸鉀型氮磷鉀復合肥專利的主要發明人,曾是中國復合肥界叱咤風云的人物。他們發明的低溫轉化法生產硫酸鉀復合肥技術,由于工藝流程簡單合理、生產成本低、經濟效益好,被業內稱為是硫基復合肥的里程碑,也正是這一技術的誕生和推廣,使中國復合肥產業大踏步發展成為可能。
在“紅日”的昭示下,更多的企業用技術挑戰市場,實行引進與開發并舉,大大縮短了新產品的研制和開發周期,提高了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市場競爭力。中國的復混肥行業從此開始向專業化、多元化、藥肥化、長效化進軍,在團粒型的基礎上,向摻混型、料漿型、液體型、包膜(衣)型肥料方向發展。
硫基復合肥的誕生,再次演繹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科技推動生產力,是科技進步推動了中國復合肥行業的繁榮。目前,在全國700多家復混肥料制造企業中,近90%采用的就是這項技術,這項技術至今還影響著中國復合肥行業。硫基復合肥生產技術的問世,成為中國從一個復混肥純進口國成為凈出口國的重要因素。難以想象,沒有這項技術,中國的復合肥還要在這條行業發展必經之路上爬行多少年。也正是因為這項偉大的技術,王延艾和李繼進被業界視為“中國硫酸鉀復合肥行業的開山鼻祖”。
難能可貴的是,作為這項專利的發明人之一,如今的李繼進,依然保持著對技術創新的執著。2001年,他又申請了“復合酸脫水催化生產二甲醚生產工藝”專利,解決了生產二甲醚過程中的世界難題。今天,作為山東久泰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和總工程師,他依然在用行動告訴人們:“創新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人類。”
BB肥:從加拿大到中國
2005年6月25日,一縷晨曦折射到北京東三環京溫國際酒店的會議大廳,由中華合作時報社主辦的“首屆中國BB肥行業發展高層論壇”受到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一場關于盡快建立“BB肥行業國家標準”的大討論正在熱烈進行中。從廣東中加混合化肥廠第一袋BB肥下線,到美盛化肥在國內陸續擴大的BB肥生產線,再到“五洲豐”、“玖源”等BB肥行業新興勢力的崛起,BB肥在中國的廣袤大地上正在不斷升溫。在中華合作時報的倡導和組織下,在相關部門以及企業的高度重視下,一場將BB肥從一個“肥料品種”發展到一個“產業”的戰斗正式打響。
BB肥行業的發展素有“北有嘉吉,南有中加”之說。廣東是國內第一袋BB肥下線的地方,早在1988年,當中國還沉迷于原有施肥方式時,廣東中加就將平衡施肥的理念從遙遠的加拿大引到了中國。從那時算起,廣東中加的平衡施肥理念比國家啟動測土配方工程早了十幾年。“BB肥實現了土壤技術與肥料技術的緊密結合,是現代科學施肥、平衡施肥等先進施肥理念的物化體現。BB肥使平衡施肥技術由過去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應用,并簡化了技術推廣程序。”農業部農技推廣中心土壤與肥料處處長楊帆曾給予BB肥很高的評價。
或許是歷史賦予的一份責任,也許是BB肥提供的巨大機遇,BB肥作為氮磷鉀三元素的有效載體,結合了國外的肥料發展方向,成為第一個引入平衡施肥理念的肥料品種。廣東省中加混合肥廠在建廠初期,就將產品定位在BB肥上,在結合了廣東省農科院測試的廣東土樣結構、確定了配方之后,他們毅然上馬了BB肥項目,而且初衷不改,一做就是20年。
作為一個引進的化肥品種,BB肥將全新的施肥理念帶到中國,并在這片沃土上不斷得到創新和發展。廣東中加混合肥廠廠長胡征宇不無感慨地說,廣東中加是首先使用平衡施肥理念、第一家在國內生產BB肥的企業,依靠資源價格優勢和獨一無二的產品,廣東中加很快成為知名品牌。化肥市場逐漸放開后,BB肥行業的競爭不斷加劇,僅廣東就有近200家BB肥企業。為了適應市場,中加在BB肥的品種上進一步創新,配方由原來的六七個增加到近三十個,由原來的氯基增加了硫基產品,有些還添加了有機質和中微量元素。當測土施肥的國策開始實施時,廣東中加獲批了廣東省首批“測土施肥補貼項目指定配方肥生產企業”,并成為廣州、韶關、梅州市等地區12個項目縣的定點企業。目前,廣東中加更是“廣東省名牌產品”和“農民喜愛的產品”,這是中加通過努力以及對產品、服務的不斷創新才得來的。
2008年4月,“BB肥國家標準”終于通過國家標準委的批準頒布。中國的BB肥終于結束了“草創時代”,真正成為一個前景廣闊的產業。
用創新重塑生命基因
有人說,在任何一個時代,開拓者的使命,不但是引導變革發生,而且還用他們的智慧,垂范人們的思想和行動。
高塔技術,是一項開發完全、使用得當和保護完整的肥料自主創新專利技術,是中國復合肥行業進軍高端的標志。作為高塔技術的先行者,深圳市芭田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啟蒙式的思考方式,并引領中國復合肥行業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完全自主創新模式。這種模式不僅垂范了中國的化肥工業,更使芭田股份能夠在全球市場化經濟大潮中,另辟蹊徑,獨占“藍海”。
在芭田的發展史中,創新始終是企業發展的關鍵詞。正像芭田股份董事長黃培釗所說,未來的創新以創造價值為核心,創造價值就是創造利潤、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開發產品、提高品質、改善環境。正是對創新的精準把握和獨到見解,讓創新成為根植于芭田的成長基因,溶于血、凝于心。從芭田股份創業之初“二元肥”的推出,到企業快速發展的“藍肥系列”,從高塔產品技術的不斷成熟,到今天的“植物鏈營養專家”的成功定位,無不浸透著芭田股份對自主創新的深層理解。
芭田股份公司總農藝師段繼賢認為,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沒有創新企業就沒有發展。但是,創新更是一種持續行為,企業過去的創新成果不能寄托著未來,芭田始終是賣著已有的、想著儲備的、看著未來的,一個企業創新,必須有這樣的境界和視野。
十幾年如一日的研發創新,成就了芭田的大量自主知識產權,成為復合肥領域一枝獨秀,形成一種發展的良性循環氛圍。目前,芭田已經擁有無機復合肥的養分高效復合技術、復合肥低成本控釋技術、包膜包裹控釋技術、中微量元素有機螯合技術、快速腐熟發酵技術以及高塔造粒技術等七項發明專利,還有八項發明專利正在申請。
憑借著開拓者的精神,芭田股份在深圳市政府確定的146家“深圳市第一批自主創新行業龍頭企業”中,占據了深圳市第一家農業企業的顯赫位置。正是芭田股份對創新的獨到理解和精準把握,讓芭田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芭田,就像一片沃土,創新的種子會不斷在這里萌發、長大。
標準化主導行業發展
有人說,我們正處在一個建章立制的時代,因為一個行業的繁榮需要制度的保障。對于中國的化肥行業來說,更是如此。
近幾年來,在技術領域的不斷創新,使各類新型肥料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但是,如何規范這些新型肥料的行業發展也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由于肥料本身技術的復雜性以及缺乏一個可參照的平臺,很難有一個完全的解決辦法和共同的標準。龍頭企業在新型肥料領域的不斷創新,不僅使他們獲得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且使他們擁有了自身的企業技術標準和各種實驗數據,為行業標準的制定提供了堅實的依據。從近幾年來頒布的眾多新型肥料的行業標準制定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龍頭企業已經成為行業標準的參與者乃至制定者。
2001年年初,中阿化肥有限公司會同國家化肥質量檢測中心(上海)會草、制定了新的《復合(混)肥料》和《肥料標識內容和要求》等國家標準;2007年9月1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硫酸鉀鎂肥》推薦性國家標準開始實施,新標準由青海中信國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和推動;2007年10月1日,由金正大集團參與制訂的《緩控釋肥料》行業標準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正式實施,填補了國內肥料缺乏評判標準的空白;2008年7月1日,《硫包衣尿素》國家行業標準正式實施。該標準由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與硫包衣尿素的龍頭企業--漢楓緩釋肥料有限公司共同起草,使中國硫包衣尿素行業進一步走向成熟和規范;2008年4月,由煙臺五洲豐和美盛化肥積極推動的“BB肥行業國家標準”正式頒臺,使我國的BB肥行業發展有章可循……
龍頭企業參與行業標準的制訂,一方面使這些企業的創新實踐付出有了回報,建立在企業層面的行業標準,為規范該類型肥料的生產和市場銷售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些行業標準的出臺,保障了行業的健康發展,使這些企業真正成為行業發展的“執牛耳”者,同時,也為行業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
創新,使龍頭企業走在了市場的前列;創新,使龍頭企業通過參與制定行業標準,成為行業發展的主導者。
十年改革路,幾多難忘事。市場專業化和持續化的發展需要企業不斷創新,也正是這些企業的創新行為,讓中國的化肥工業異彩紛呈。他們不僅用自主創新之火,點亮了行業的靈魂,更照亮了化肥工業向巔峰沖擊的漫漫征程。
時間也許會阻斷我們對十年改革的記憶,但是,中國化肥行業創新的腳步將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