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種子對農業生產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關專家分析,我國種業起點低、需求量大的現狀,使得我國種業市場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我國農產品從欠缺到供求平衡,再到地域性的相對過剩,科技的貢獻十分突出,而其中良種的選育及推廣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了解,我國主要農作物品種已更新換代3——6次,新品種在對農業增長率貢獻中占30%以上。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種子消費國之一,每年種子總用量約為125億公斤,經營量為35億公斤;種子年銷售額約為200億元人民幣,占世界總銷售額的8%左右。
我國種業市場將因種子商品率的提高而增長。目前我國種子商品率只有30%左右,按照我國政府“種子工程”規劃,2010年應達到90%,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據測算,商品率每提高1%,市場價值量增加3億——5億元。因此,若按目前價格計算,僅靠商品率的提高,我國種業即有200億元的市場增長空間。
目前我國種價與糧價之比約為2——8倍,遠低于國際上20——25倍的水平。隨著新品種的出現和種子質量的提高,即使按價格提高4——5倍計算,其價格增長空間至少應有1000億元人民幣。
除了物質性增長潛力外,種業科研體制改革和種子企業的競爭,都將對我國種子產業的提升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一方面,國有科研單位的市場化改革,使種子品種創新能力加強,從而加快新品種的更新和推廣速度;另一方面,種子企業的競爭,使企業改制聯合、重組兼并,銷售網絡及服務的不斷完善,將大大降低農戶購買種子的交易成本,并提高換種頻率。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國際上大型跨國種業集團如杜邦、孟山都、先正達等早已在我國安排試驗,以其優勢技術和雄厚的資金進入我國育種行業和種業市場,分享我國種業的蛋糕。
種業人士認為:在我國,獨家壟斷全國種業市場的局面是不可能的,至少要有七八家或更多的種業集團爭雄于我國種業市場。
此外,加入世貿組織后,面對國際間跨國公司的激烈競爭,我國還有三大機會支持著種業市場的增長。一是我國具有某些種子生產價格的比較優勢。如雜豆種子(除豌豆外)、小麥、大麥、稻谷、高粱種子等。據不完全統計,某些品種國外制種成本比我國平均高2.5倍以上。二是我國種質資源豐富,經整理編目的種質資源有38萬份(160種作物),已進入國家種質資源庫的品種在31.8萬份,其中很多是我國獨有的珍稀品種,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三是與種業相關的產業,如種子加工設備、制種劑(如包衣劑、拌種劑等)也有較大的增長潛力。目前我國約80%的種子加工機械是國產品,在關鍵產品及工藝上仍需國際上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在這方面也存在著巨大的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