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實施,使我國種業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隨著加入 WTO,種子業可以平等地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 這就對種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中國種業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是值得廣大種子工作者認真思考的,中國種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一、中國種業的現狀
龐大的規模及獨特的組織形式 至2000年《種子法》頒布以前,有2200多個縣級種子公司、500多個地區種子公司、31個省級種子公司以及國家種子公司。 不同級別公司具有不同的職責。由于計劃經濟市場的影響,帶有較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組織上政事企不分,形成“三位一體”的種子機構,雖然規模龐大,但行政設置的不合理、責權利的分離,既達不到壟斷的效益,更達不到理想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市場容量大 我國商品種子的市場規模在200~300億元人民幣左右,市場容量足夠大,但每年農民生產需要1200多萬噸種子,真正由種子公司提供的種子不到30 %,種子的商品率很低。隨著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農民傳統意識的改變、種子雜交化趨勢的發展以及種子加工水平的提高,種子的商品率將逐步提高。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種子市場的容量在現有的基礎上還會增加,我國種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潛力。 相對于農業其它部門有較好的利潤 大田作物種子的利潤偏低,棉花、蔬菜、水稻種子利潤較高。但目前多數種子企業經營不容樂觀,這與現有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管理水平及行業競爭秩序有很大關系。隨著《種子法》及相應的有關法律法規的實施、行業集中程度的提高、農業生產結構的合理調整、市場競爭秩序的優化,種子行業的利潤水平將顯著提高。 二、中國種業存在的問題 體制不完善 我國目前的種子經營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大多政企不分、產極不明晰、職責不分明,種子管理工作沒有權威性。各地的種子公司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科研與經營相脫節,使得科研部門的新品種難以推廣,而種子經營部門又沒有新品種,缺乏發展后勁。 行業分散 國有種子公司雖達2700多家,但集中度低、生產規模小,在我國銷售收人超過2億元的種子企業屈指可數,大多屬于小、全、散的小型企業, 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弱。 科技創新能力不強 由于行業分散、公司規模小,大多數種子公司不具備科技創新能力。長期以來種子公司雖是經濟實體,但掛的卻是事業牌子,技術儲備薄弱,人才缺乏,積累有限,創新資金不夠。 信息不靈通 種子生產者與銷售者對市場信息掌握不準、不及時。目前國內只有幾家公司建立了農情網站,國家或省、市尚未建立起比較權威的信息網絡供各種子公司利用、參考。 競爭力不高 我國種業處于區域分割和行政壟斷狀態,市場化程度不高,受地方保護主義的干預和種子加工深度不夠的影響,無法進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 品種保護力度不夠 一方面,科研育種單位與育種家轉讓自己培育出的品種時,種子公司不愿意或不按要求支付轉讓費,育種人員的積極性受挫;另一方面,植物新品種保護體系不健全,一個研究所將品種交給種子公司進行繁育與銷售后,相當于放棄了這個品種,就無法收回育種時所花費的科研費用;再者,有的私下轉讓,親本丟失現象嚴重,難以實現品種壟斷經營、獨家開發。
三、新形勢下我國種業的發展策略 根據我國國情并借鑒國外經驗,中國種業的發展方向應以科技為依托,以國內外兩大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質量為核心,樹立現代生產經營理念,最終實現種子產業化。為此,種子產業在原來自我封閉的體系中運行已不現實,必須從體制轉換、技術創新、內部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迎接新的挑戰。 加快體制改革,促使種業的制度創新 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內察是“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首先,明確種子公司主管部門與公司經理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各司其職;其次,建立比較完善的經營管理機制;第三,建立合理化的自我約束機制。企業自覺地在國家法律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活動,自覺規范自身行為,保證企業的長遠發展。 促成全國性的種子大市場 抓住機遇,盡快發展成為綜合能力強的種業集團、大公司。第一,強強聯合、優勢集成。諸如豐樂、亞華、隆平高科等公司,改變增長方式,由內部管理型變為外部交易和內部管理并重的增長方式,進一步加強橫向聯合,吸引國際、國內最好的種子基礎研究和育種單位進行合作和重組,形成全國性的綜合能力強的大公司,第二,自我發展,逐步強大。有實力、有優勢的育、繁、銷一體化的公司,利用自身的各種優勢,借助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機遇,穩扎穩打,健康成長。 加強科技創新,提高種業的科技含量 目前正處于知識經濟時代,種子科學應以此為契機,加強對相關學科的兼容、吸收,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加強種業的創新發展。首先,增加科技創新資金投入;第二,同有實力的科研育種單位或高等農業院校橫向聯合,建立高科技股份公司,使科研單位與種子公司兩個系統的運轉效率都提高,加大種子科技含量,更加重視良種培育;第三,加強自身科技人才的培養。從國內外企業的競爭和現實可以看出,企業競爭是先進技術的競爭,實際上是優秀人才的競爭。通過學習、培訓提高職工的文化水平和專業水平,有計劃地從高等院校選拔優秀畢業生充實科研隊伍,增強企業的生機和活力,保持旺盛的科技創新能力。 強化質量意識,實施名牌戰略 隨著改革的深入,種子行業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品牌、品種、質量等方面。面對市場,無論單位大小、所有制異同的種子企業,必須嚴格控制,管理自己經營的種子質量,把質量控制措施落實到每個環節中。通過先進的種子精加工技術,改善種子商品形象,創造出客戶認可的名牌產品,不但使農民降低用種成本,更可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加強信息網絡建設 現有的農情網絡公司要及時做好信息收集、整理、發布等工作并能提供安全的電子商務。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建立相應的中介組織,連接產供銷各個環節。今后3~5年內,中國種業將以嶄新的姿態參與市場的競爭,種業市場也會與國際接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