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正式公布。這是近5年來第5個關于“三農”問題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第10個以“三農”問題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當我們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回眸時看到,在這一系列中央一號文件指引下,30年來農村改革高潮迭起。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十個中央一號文件各有側重,共同奏響了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社會發展的氣勢磅礴的主旋律,是我國城鄉社會走向和諧發展、致力于共同繁榮的時代最強音。以免除農業稅為開端,以國家財政對農村傾斜、推進農村綜合配套改革為主要手段,“多予、少取、放活”的“新農村建設”正在中國———這個古老的農業大國逐步推展。
現在編者把惠農政策整理如下:
“皇糧國稅”成歷史
從2000年開始,安徽等部分地區試點農村稅費改革,5年來政府工作報告從擴大試點的地區范圍,增加到擴大免除稅費的品種。2006年1月1日,農業稅條例被正式廢止。全面取消農業稅、牧業稅和農業特產稅、屠宰稅,終結了2600多年農民種地要繳納的“皇糧國稅”。
農村稅費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使農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據統計,全面取消農業稅后,全國農民減負總額約1250億元,人均減負約140元。
“三農”花錢出手大了
2004年至2007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分別為2626億元、2975億元、3397億元、4318億元,而今年中央財政安排“三農”支出更是高達5625億元,比上年增加1307億元。這是我國中央財政支農資金增加量首次超過千億元。根據財政預算報告,與2007年相比,2008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支出將增長30.3%,這一增幅也創造了歷史新高。
糧食直補鈔票到戶了
在深入調研和試點基礎上,2004年,財政部明確提出,從補貼流通環節的糧食風險基金中騰出部分資金,實施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補貼資金堅持“向糧食主產區、向種糧大戶傾斜”的原則,按照糧食種植面積直接兌付到每家農戶。此后,補貼制度逐步完善,補貼資金逐年遞增。
農資綜合直補到位了
為促進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2004年以來國家對種糧農民實施了糧食直補,2006年又在糧食直補基礎上實施了對種糧農民的農資綜合直補政策。經國務院批準,今年中央財政在去年276億元補貼規模的基礎上,新增206億元農資綜合直補資金,進一步加大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力度。
據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新增補貼資金后,2008年農資綜合補貼資金達到482億元,比上年增長75%,加上從糧食風險基金中預計列支的151億元糧食直補資金,2008年對種糧農民的兩項直接補貼資金規模達到633億元,全國平均每畝補貼達到41元,這將有效地緩解農資價格變動對農民種糧增支的影響,有利于支持南方雨雪冰凍災區恢復生產和災后重建,促進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
良種直補品種多了
為推進我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提高糧食等農產品市場競爭力,2002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實施大豆良種補貼政策。此后,補貼的品種、范圍和規模不斷擴大。6年國家財政累計投入良種補貼資金178.44億元。補貼品種有大豆、小麥、玉米、水稻、棉花、油菜。
優質專用小麥:補貼面積1億畝,每畝補貼10元,共10億元。重點補貼優質強筋和弱筋品種,兼顧優質中筋品種。
專用玉米:專用玉米3000萬畝,每畝補貼10元,共3億元。補貼重點是青貯玉米,高淀粉、高油等專用玉米品種。東北等春玉米產區玉米品種要抗旱、高產、抗病、生物學產量高;黃淮海夏玉米產區及西南地區玉米品種要耐密、抗倒伏、高產、抗病。
高油大豆:在2007年基礎上新增3000萬畝,達到4000萬畝,每畝補貼10元,共4億元。
水稻:早稻每畝補貼10元,中稻和東北粳稻每畝補貼15元,晚稻每畝補貼7元。預計水稻補貼金額為39.86億元。其中,早稻約為6.9585億元,中稻及粳稻約為27.8588億元,晚稻約為5.0422億元。水稻補貼繼續按照以計稅耕地面積為基礎的實際種植面積補貼。
棉花:補貼標準為每畝15元。補貼總面積為3333萬畝,資金總額為5億元。
農機具購置補貼節節高
農機購置補貼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支農惠農政策,自2004年實施以來,中央財政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資金規模由7000萬增加到今年40億元。已經產生了良好的政策效應。此項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購買農機的積極性,拉動了我國農機工業和農機服務業發展,提高了農業機械化水平,取得了農民受益、產業提升的好效果,得到了農民的普遍歡迎。
據了解,今年國家對于農機具補貼的品種、范圍都作了規定。首先,在范圍上,要求農機具購置補貼這項政策覆蓋到全國所有的農業縣,包括農場。其次是種類上,今年農機具購置補貼將從去年的7大類24種農機,擴大到9大類39種農機。另外,各省份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增加5種補貼的農機具品種。今年我國農機具補貼標準也將從以前的單機最多5萬元提高到8萬元,大型的棉花采收機械可以達到20萬元。
生豬補貼幸福母豬
針對當前生豬和豬肉市場價格持續上漲的形勢,為保護生豬生產能力,經國務院批準,從2007年起國家財政實施能繁母豬補貼政策。中央財政將補貼資金撥付有關省區。對有繁殖能力母豬的飼養戶給予直接補貼,補貼標準原則上按照每頭每年50元核定。
2008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資金,對生豬良種場建設和開展人工授精所需的良種豬精液給予補貼,推進生豬品種改良。在穩定現行能繁母豬補貼政策下,提高補貼標準,下一年度(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每頭補貼增加到100元。
奶牛補貼壯大奶牛隊伍
全國奶牛良種補貼在2005年試點的基礎上,從2006年起,國家正式設立了專項資金,每年拿出1億元資金,通過對奶牛改良實施財政補貼的方式,扶持和引導奶農識良種、用良種,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經濟收入加大奶牛良種補貼力度。
2008年將繼續實施奶牛良種補貼,擴大良種凍精補貼范圍和規模。實施優質后備奶牛補貼制度,對享受奶牛良種補貼改良后的優質后備母牛每頭一次性補貼500元。
糧食最低收購價惠農到位
2008年將適當提高小麥和稻谷的最低收購價,其中小麥每斤提高3分錢,稻谷每斤提高4到5分錢。產糧大縣獎勵政策在2008年安排165億元,而2005年開始實施這一政策時只有55億元。
最低收購價政策實際上就是政府兜底,它消除了農民賣糧的風險;給種糧農民的四項補貼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產糧大縣的獎勵調動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這些政策是糧食連續四年增產的重要保障。
“兩免一補”上學不再發愁
“兩免一補”政策是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實行免雜費、免書本費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的惠民政策。2003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國發[2003]19號)提出,要建立健全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制度,爭取到2007年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享受到“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努力做到不讓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五年來,全國財政用于教育支出累計2.43萬億元,比前五年增長1.26倍。農村義務教育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的范圍,對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全部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使1.5億的學生和780萬名家庭經濟困難的寄宿生受益。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解決看病難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已擴大到全國86%的縣,參合農民達到7.3億人,大大減輕了農民看病就醫的負擔。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用兩年的時間將籌資標準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享改革成果
全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萬農民納入保障范圍,構筑了農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要求抓緊制定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養老保險辦法,鼓勵各地開展農村養老保險試點。農民的保障越來越全面了!
農民工權益保護動真格
近年來,黨和國家及各級政府都把農民工權益保護工作當成重要事情來抓。勞動保障部近日透露,2008年我國農民工工作將在工資支付、勞動管理、培訓就業、社會保險、公共服務、權益維護、文化生活和機制建設等方面取得新成效,這將有利于推動城鄉平等就業的進程。
進城農民工子女教育成熱點
目前進城農民工子女上學還需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和規定,在沒有達到這樣規定的前提下,要努力地辦好在農村的學校,努力解決好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的問題,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解決好這個問題。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周濟介紹,現在全國大概有2400萬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其中有800萬進了城,還有1600多萬留在農村。今年秋季學期城市義務教育免費之后,對符合規定進城學習的農民工子女是一視同仁的,采取一樣的免費政策。
土地權益保護中央護農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08年要嚴格土地征收征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宅基地整理等的審批管理,切實保護農民土地權益。這一決定表明,中央在治理土地違法違規現象過程中,將更加注重對普通農民群眾利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