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時期,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過快問題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上到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提“米袋子”和“菜籃子”,下到街談巷議的菜價肉價問題。生活必需品中最為關鍵的是糧食和蔬菜的價格,而糧食和蔬菜價格又與重要的農資產品——化肥的價格息息相關。所以,政府有關部門從今年初就密切關注著化肥的價格,許多人也把化肥價格的上升列為農產品價格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化肥價格上漲是不是農產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誰造成了化肥價格上漲等等,也讓化肥企業說起來一肚子不滿。他們認為,長期以來化肥企業始終處于一種“兩頭受擠”的狀態:上游原料價格持續上升,下游農民承受不了,化肥企業即要在市場經濟中競爭生存,又要在穩定農業生產中完成政治任務,化肥企業身上擔負著不堪承受之重。
其實,化肥價格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生產?化肥價格是高在了生產企業還是流通環節?化肥生產成本倒底上升了多少?這種上升在不在控制范圍之中?這許許多多問題確實都有必要進行認真詳細的調查統計,只有經過詳盡的調查統計,才能制定出相應的措施,才能確定誰是農產品漲價的主要責任者、誰是化肥漲價的主要原因,這是一個細致復雜的工作,必須抱著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
那么,在破解化肥價格之惑的過程中,化肥企業應該做什么呢?最主要的,就是要配合有關部門搞好生產成本的統計調查,真實反映化肥的生產成本。
由于歷史的原因,一些企業對統計數字敷衍了事的態度,“根據目的報數據”的做法,使得一些生產基本數據出入很大——按節能減排成績上報的消耗肯定很低,按企業困難上報的消耗指標又會很高。不同的口徑使得真正的化肥成本成了“企業機密”不算,還會使相關管理部門無法掌握正確信息,出臺顧及各方面的合理政策。
化肥價格事關農業,只有綜合協調處理才能得到完善解決。解決化肥價格之惑要靠各方的努力,其中也包括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