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還不宜放開肥價”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秘書長 劉淑蘭
如果現在就放開化肥價格,同時取消化肥企業享受的各項優惠政策,至少會帶來兩個后果。
一方面,取消化肥企業享受的鐵路運輸、計劃內天然氣、中小化肥企業電價,以及尿素企業免征增值稅等優惠政策后,中小化肥企業的成本將增加350元/噸以上,氣頭化肥企業的成本將增加300元/噸以上。在成本驟然加大的情況下,眾多氣頭化肥企業和中小化肥企業將難以為繼,不得不改產、減產甚至停產,使整個化肥行業受到重創。國內化肥市場將會由現在的供大于求演變為產不足需、供不應求。
另一方面,維持正常生產的化肥企業必然會因成本增加和國內化肥的供不應求大幅提高化肥價格。目前化肥占我國農業生產成本的35%以上。化肥價格的大幅上漲,必然增加種糧成本,挫傷農民種糧積極性,甚至會把國家近年來各種惠農政策帶來的好處全部吞噬,引起糧食減產、供應緊張、價格上漲等嚴重后果,使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
因此,我個人認為,依中國的實際,目前還不宜放開化肥價格。而應在繼續給予化肥企業諸多扶持政策的同時,限制國內化肥價格使其不至大幅波動。至于怎么扶持化肥企業,則應繼續探索新的更切實可行和令各方都能接受的辦法。
“既然限價就該給優惠”
中原大化集團副總經理 劉進修
中國農民收入低,對包括化肥在內的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承受力有限。因此,我們完全贊成國家為促進化肥生產、保證化肥供應、穩定化肥價格而采取的限制化肥出廠價、提高化肥出口關稅等一切調控政策。但也懇切希望國家能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督促有關部門和企業切實落實國家給予化肥企業的優惠政策。
以中原大化為例,公司正常生產所需天然氣約3.8億~4億立方米/年,但自2005年以來,計劃內天然氣一直不足需求量的60%。為把這些寶貴的天然氣全部用于化肥生產,公司先后投入巨資對三臺燃氣鍋爐實施“煤代氣”改造,節省了大量天然氣。但近年來公司天然氣供應反倒愈發緊張。從去年11月至今,公司供氣量更只有需求量的40%多,化肥裝置的負荷只能維持在50%以下。企業安全生產尚難保證,又如何實現高產穩產、確保春耕化肥供應?我們也想利用計劃外天然氣作為補充,但目前工業用氣價格高達1.5~1.85元/立方米,按噸合成氨消耗1000立米天然氣和噸尿素消耗570千克合成氨計算,噸尿素僅天然氣成本就超過1000元,完全成本則超過1750元/噸,而目前尿素最高出廠價只有1725元/噸,企業如何承受?
國家既然為確保國內化肥價格平穩,限制了化肥出廠價,而且限價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給予了化肥企業諸多優惠政策,那么,就理應把既定的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而不是反復強調企業的支農義務。化肥企業有沒有支農義務?有!但說到底是企業,要自負盈虧,要面對市場競爭等方方面面的考驗。當企業嚴格按照政府限價政策銷售化肥時,其實是在替政府履行支農義務,那么政府就應不折不扣地落實各類優惠政策,讓企業有利可圖。否則,當企業都為盡“義務”而使生產經營陷入困境時,化肥產量和供應量必然減少,反過來又會推動化肥價格的上漲,加大國家對化肥市場的調控難度。
“越優惠越不公平,只有放開”
陜西渭河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尹潤生
從化肥產業的長遠利益考慮,化肥價格完全市場化十分必要。尤其是近兩年來,國內化肥產能產量持續大幅增加,使得除鉀肥外,氮、磷及復合肥均已實現自給并已供大于求,為化肥價格市場化改革創造了良機。起碼不用過分擔心放開化肥價格同時取消優惠政策會給國內化肥市場帶來太大沖擊。化肥說到底是一種商品,既然是商品,其價格高低就應取決于供求關系。隨著國內化肥產能產量的繼續大幅增長,測土配方施肥的大面積推廣,以及緩控釋肥的逐步推廣與應用,國內農用化肥需求增長將會放緩,供大于求的局面會加劇。此時放開化肥價格,取消化肥企業的優惠政策,雖然化肥生產成本將大幅上漲,但在總體供大于求的制約下,其價格不會暴漲。
況且,目前的優惠政策使不同企業苦樂不均。氣頭化肥企業享受著計劃內天然氣,原料成本較煤頭企業低250元/噸以上(指尿素);中小化肥企業享受著電價優惠,電價較工業用電價格低0.2元/千瓦時以上;相對而言,大型煤頭化肥企業成了“冤大頭”,同樣在執行國家化肥出廠限價政策,卻沒能享受優惠原料和優惠電價政策,存在事實上的不公平競爭。這對促進節能減排和化肥行業健康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因此,我們希望國家加快化肥價格市場化改革的進程,為不同規模、不同原料路線的化肥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和機會,提升我國化肥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