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常用的農藥老劑型乳油(EC)和可濕性粉劑(WP)兩者占總制劑量的70%-80%;而且劑型比較單一,此類劑型農藥在使用中的實際利用率僅為30%左右,顯然這遠不能適應當今農業生產發展。同時,占總產量50%-60%的乳油每年要耗費大約25萬噸的有機溶劑,造成石油資源的大量浪費,且嚴重污染環境。并且由于溶劑的可燃性,在運輸、貯藏及容器的選擇上也受到限制。也是引起農藥價格的上漲的誘因。
發達國家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出發,并在農藥劑型的研究開發上投入很大的力量,也取得了較大進展。目前,以高效、安全、經濟、方便使用且省力為目標向水性化(又稱水基化)劑型及干懸浮劑(水分散粒劑WDG)發展。新劑型的成功開發,賦予藥劑新的功能和新的特性,最大限度地發揮農藥的效力;新劑型的應用能明顯改善農藥的理化穩定性,提高其使用效能,擴大應用范圍,節省用藥,降低成本,減少勞動強度,也可使高毒農藥低毒化,并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延長老品種的生命周期。
農藥水性化劑型是以水作為分散介質,農藥原藥(固體或油狀液)借助分散劑或乳化劑及其它助劑的作用使之懸浮或乳化分散在水中。與乳油相比,減少了大量的有機溶劑;與可濕性粉相比,則無粉塵飛散;對人畜的毒性和刺激性都比較低;并能減輕對作物的藥害;也不會因有機溶劑而在貯藏運輸過程中引起燃燒,安全性較高。
懸浮劑(SC)是固體原藥借助某些助劑,通過超微粉碎比較均勻地分散于水中。平均粒徑一般為3μm左右。懸浮劑的分散性和展著性都比較好,懸浮率高,粘附在植物體表面的能力比較強,耐雨水沖刷,因而藥效較可濕性粉劑顯著且也比較持久。
水乳劑(濃乳劑)和微乳劑都是將液體或半固體農藥有效成份分散在水中而制得,其中的有效成份必須在水中長期穩定。水乳劑與微乳劑二者不同之處在于分散在水中的有效成份的粒徑不同,前者為0.1-50μm,外觀為乳白色;后者粒子超微細,為0.01-0.1μm,外觀透明或接近透明。
水懸浮劑(SE)是由不溶于水的農藥原粉和原油,借助各種助劑的作用,配制成以水為分散介質的穩定的高懸浮乳狀體系。因而具有懸浮劑和水乳劑的優點,避免了農藥乳油和可濕性粉因有機溶劑和粉塵對操作者的毒害以及對環境的污染,貯運也比較安全,并且,其性能優異,生物活性比較高,藥效也比較持久。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懸浮劑、干懸浮劑(水分散粒劑WDG)、 水懸浮劑(SE)、水乳劑(EW)和微乳劑(ME)將逐步取代可濕性粉和乳油而成為農藥的主要劑型。
當前,在我市,殺蟲劑以水乳劑(EW)和微乳劑(ME)為代表的新劑型替代可濕性粉和乳油劑型進展迅速,使用量得到大幅度增加, 干懸浮劑(水分散粒劑WDG)新劑型農藥進入起步階段;在殺菌劑方面,干懸浮劑(水分散粒劑WDG) 新劑型殺菌劑的使用增加。懸浮劑(SC)、水懸浮劑(SE) 新劑型殺菌劑卻不接受,殊不知其在分散性和展著性、懸浮率、粘附力、耐沖刷、藥效等方面均優于可濕性粉和乳油,希望廣大農民朋友改變使用習慣及認識的不足,盡量減少使用可濕性粉和乳油類殺菌劑,多使用如40%多菌靈懸浮劑、50%甲基托布津懸浮劑(SC)、30%得惠懸浮劑(SC)、5%同喜懸浮劑(SC)、27.12%銅高尚懸浮劑(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