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起,中國開始對磷酸二銨和部分含磷復合肥,征收35%的關稅。這個時間點的選擇意味深長,再過20天左右,對一年農業生產最重要的春耕即將開始。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張福鎖估計,目前中國磷酸二銨需求總量大約在600萬噸,春耕需求約240萬噸,因此每年起碼需要200萬噸的淡季儲備以保證春耕,但是據海關總署統計,2007年,中國磷酸二銨總共出口了197.1萬噸,幾乎耗盡了所有的淡季儲備,因此今年春耕磷酸二銨供應緊張已成定局。
春耕化肥不可避免的短缺和價格上漲,將給中國2008年的糧食生產帶來更大壓力。季節性關稅調整的目的肯定在于保證國內供應、降低糧食生產成本,以保證今年糧食供應和價格穩定東方艾格咨詢師馬文峰說。
但是,張福鎖說,將出口關稅從20%調高到35%,對市場的影響有限,要保證國內化肥供應,需更嚴厲的控制出口措施。
國際和國內化肥價格上漲所直接導致的,就是種糧成本的提高。馬文峰說,據他了解,在冬季小麥播種期,每畝小麥的播種成本因為化肥價格上揚,而上漲了30元-50元不等。目前農民種糧每畝純收益不足百元的情況下,農資價格高漲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國家發改委的報告也承認,由于國際市場價格看漲和國內庫存不足,2008年春耕化肥供應將偏緊,價格仍然上漲。
張福鎖認為,無論從保證化肥供應的角度,還是為了國內化肥產業的發展,對化肥產品實行更加嚴格的出口控制措施,都非常有必要。
自2007年下半年起,張和他的同事開始通過各種渠道,向有關部門反映自己的意見。盡管2月19日財政部公告了提高磷肥的出口關稅,但一方面提高幅度被業內普遍認為不大;另一方面,出口關稅調整只執行到2008年9月31日,正好是耕種期結束——中國化肥旺季保證國內,淡季大量出口的產業政策并未改變。
化肥產業需要出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近幾年中國化肥產能擴張,出現大幅過剩局面。2007年,中國首次從磷肥進口國,變為磷肥凈出口國。
但是張福鎖說,這一切都是在大量消耗國內資源的情況下取得的。據他統計,每年中國增長400萬噸氮肥,就意味著多消耗1000萬噸標準煤的能源;而磷肥工業目前每年消耗磷礦石超過1億噸,2010年后富礦就會偏緊;至于硫磺,中國進口依存度已經達到60%。資源和能源都無法支撐化肥產業進一步擴張產能增加出口。
在支農政策的引導下,化肥產業每年從國家電力、原料、運輸、稅收等各方面獲得的補貼多達數百億,國家財政支持是為了解決國內農業生產,被企業用來擴大出口顯然是不合適的。張福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