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儲'是個有趣的話題。雖語涉'淡'字卻絕非淡而無味,相反引多少農資英雄或慷慨高歌或低回悱惻;'儲'字更是絕妙,雖現在引而不發,卻在將來扭轉乾坤。尤其今年,國際市場風起云涌,國內價格風雷激蕩,生產者揮戈猛進,銷售商回馬觀望,而最終的消費者——農民用戶又大音稀聲——'現在還沒到俺發話的時候呢!'雖說作為弱勢群體,但有國家可依仗,頗有'上帝無言'的力量。
如今,影響淡儲的諸般'角色'均已在臺前亮過了相,只是春耕用肥旺季的市場大幕還沒有拉開。大寒將至,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快到了,春天的鑼鼓點還會遠嗎?一出每年必上演的大戲因此而愈發誘人了。
將淡儲進行到底!
2007-2008淡儲協議簽署不久,國內化肥價格風云突變,氮肥和磷肥價格出現持續猛漲。承儲企業從穩賺到充滿風險,如果不能盡最大限度降低承儲風險,昔日的'皇家公主'終將淪為'燙手山芋',淡儲制度的可持續性、穩定性將難以保證。這也就意味著農民用肥將會遇到價格和貨源上的兩大挑戰。中國農業也將面臨一場波折。
那么目前承儲企業是怎樣一種態度呢?
東北地區往年都是作為春季化肥市場啟動的風向標,吉林省農資公司董事長鄧國臣表示,吉林是用肥大省,但地產只能滿足1/3的市場,大多還要靠從省外調貨。加之化肥常年生產季節銷售的特點,淡儲是必需的,流通領域建立的這個蓄水池很必要。否則到了旺季調肥就來不及了。今年吉林淡儲總體上是中農25萬噸、中化10萬噸、省農資公司20萬噸。目前在正常組織進貨,積極籌措資金按進度完成計劃。
河北是農業大省,農資部門擔負著保障化肥供應、穩定化肥價格的重任。河北省農資公司總經理陳立軍說,我們2007-2008年淡儲任務與上年一樣,還是10萬噸。目前都在按要求入庫。今年風險加大,但即使有風險還是得做淡儲。這是一種承諾,一種社會責任;另一方面,即使沒有淡儲任務,業務上也需要儲備貨源。
而中農集團副總裁李憲賓語出果斷:'國家投入不到5億的資金,卻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今年淡儲正常進行,每月國家發改委要檢查,國家是有要求的,淡儲肯定要做。風險?市場經濟風險無處不在,有風險也要搞淡儲!'
影響市場的因素悉數登場
目前影響淡儲的諸般因素均已清晰明朗。
價格方面,國際國內原材料、成本上漲導致的肥價上漲短期內不會改變。作為大品種的尿素,目前在1800元左右。江蘇蘇農農資連鎖集團董事長李學軍認為,尿素價格提高還屬正常情況,目前的提價應該是一種合理的回歸。
價格一路狂奔的二銨幾乎遭千夫所指。受全球性資源與糧食緊張的影響,自2007年8月份以來,國際化肥價格上漲,國內化肥加大了出口,因而刺激二銨價格繼續飆升,與2007年7月份比較,高濃度磷復合肥價格每噸上漲了1000元左右;二銨更是突破了歷史紀錄。吉林地區,去年國產64二銨是2400元/噸,現在漲到4000元,上漲了1600元,總體上肥價上漲過高過快。鄧國臣說,總體情況是肥料普遍漲了30%左右,漲幅過高過快;商家進貨普遍不足,庫存降低。從2007年11月末調查看,吉林全省化肥庫存只有上年同期的40%,而工業企業庫存也少,所以即使按4000出價有時也提不到貨。李學軍介紹了江蘇的情況:今年出口多,我們也遇到無貨的情況;流通企業見價高就減少抓貨量,企業也小心,不敢開足馬力。從記者了解的情況看,各地都存在有價無貨、無價也無貨的情況。渭南市農資公司張總說,往年要定20車皮貨,今年只來了兩三車皮,'抓不到貨呀!'
出口方面,關稅調整的效果還需等待。2008年伊始,國家對化肥出口關稅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目的就是想把化肥更多地優先保證國內的供應。但從目前反饋看,這項政策的收效并不讓人滿意。
陳立軍說,2008年新的出口關稅出臺后,也不能完全抑制出口,因為按這個關稅計算,出口仍然有利。現在經濟一體化全球化,中國沒辦法和國際市場隔開。鄧國臣說,化肥出口關稅上調后,由于出口仍然有利可圖,從了解的情況看,營口等口岸還在出口,這也意味著關稅調節的作用不大。 李學軍分析認為,現在對關稅的調節作用下判語還為時尚早。從全球范圍看,北半球還沒到用肥季節,只是南半球有些需求。所以得再過個把月,才到正季節,到時出口的形勢在各方面條件出現后才能看出來,關稅的真正作用才好評價。
而宏觀調控因素也將全面影響到淡儲。從2007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人們都了解到,今年國家將采取適度緊縮的貨幣政策,新一輪宏觀調控拉開帷幕。在防止經濟由過快到過熱的全局需要面前,貨幣適度緊縮對農資行業的淡儲也不可避免帶來了影響。據鄧國臣介紹,今年國家采取貨幣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商家普遍感到資金困難,加之價高,也促成了觀望多進貨少的謹慎心理。而糧食收購資金也受到影響,農民糧食變現難,貸款難,造成農民也觀望。
迷局一:農民能不能接受這樣高的價格?
圍繞淡儲的采訪跨越了2007年末和2008年初,包括關稅在內的諸多因素目前都已清晰。但淡儲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春耕用肥市場的面目仍然是帷幕重重,不見端倪。它猶如一團迷局既分外誘人,又分外惱人。
鄧國臣說,今年化肥形勢嚴峻,已引起吉林省政府重視,正在調研。總體上由于化肥價高量少,今春吉林的化肥銷售期會推遲,現在是處在僵持階段。目前大家關心的是開春農民能不能接受這么高的價位!陳立軍也懷揣著同樣的擔憂。他說,這樣的價格等到今年開春,農民能不能接受,市場能不能認可,都是個問題。開春以后的市場會不會發生重大變化,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一是農民的承受能力,能不能承受?二是今年春天兩會后,政策會不會做大調整,為了保護農民利益,對化肥進行市場限價,壓低價格?還是為保證三農利益,價格基本不動?
迷局二:開春以后化肥價格是漲是跌?
對此迷局,擔心的一派如是分析:目前是價高貨緊,大家觀望。等到關稅調整的效果顯現出來,自然會減少化肥出口,但此時距承儲企業最后入市期限(3月)恐怕已為時不遠。許多企業為了完成任務,不得不集中采購。眾多承儲企業集中采購的結果,又必然導致國內化肥價格維持高位或再度走高,增加采購成本和淡儲風險。'累計800萬噸的淡儲采購量在短時間內完成,國內化肥價格不上漲才怪!'一家化肥企業老總說。
目前我國化肥產能,尤其是氮、磷肥產能已明顯過剩,過去用肥旺季供不應求的內在因素已經消除,供大于求狀況已十分明顯。2008年,隨著新增產能的持續釋放,以及因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緩控釋肥示范推廣、耕地減少等帶來的化肥實際需求量的減少,將導致國內化肥(尤其是氮肥)供大于求加劇。承儲企業出于對國內化肥供大于求越來越嚴重、價格難以持續上揚的擔心,會急不可待地銷售承儲化肥。加上社會庫存化肥、企業當季生產化肥,社會供應量驟然增加,因此,在用肥旺季,價格急跌勢成必然。
在采訪中,記者還聽到了'倒淡(儲)'的聲音。上海市農資公司副總經理宮鴻冰說,我個人看法,淡儲對整個市場會形成扭曲。按一般的市場走勢還是好判斷的,但淡儲后,在外力影響下有一部分不透明了;雖然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曾表示,整個淡儲只占到全年供應總量的5%-10%,對大市影響不大,但這5%-10%的量就像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你想,在旺季的兩個月內增加了差不多一個月的產能,供求能不失衡嗎?所以,連續幾年,到了旺季化肥價格反而下跌,有一半原因來自淡儲的放量。這是人為增加變量,造成了市場扭曲!
迷局三:這樣的結局讓我怎么承受?
從2005年至今,化肥市場出現淡季價揚,旺季不旺,甚至在承儲企業銷售化肥時出現價格急跌現象,使不少企業僅差價損失就達60~100元/噸,即便算上國家給予的50元/噸貼息,仍要虧損10~50元/噸。一位企業老總提起淡儲一肚子苦水:近幾年倉儲、勞動力等各項成本都在增加,而國家給予承儲企業的優惠仍是一點兒貼息,是否需要改變?遇到來年化肥價格急跌,承儲企業虧損較大時,國家能否給予適當補貼?這些現實的問題希望得到有關部門重視并加以解決。他的話多少反映了當前承儲企業的現實困局。
宮鴻冰說,對農資流通行業強調服務沒錯,但現在淡儲卻搞得很尷尬,我算過流通行業一年下來的利潤就是1%,沒有合理的利潤,就不會有真正的服務。長遠看,這樣對產銷用三方都不利!淡季價高,旺季價低,這就是市場扭曲的表現。必須要讓市場自身的供求規律發生作用!
此外,如果維持高的價位,就意味著農民要承受巨大的壓力。李學軍說,市場經濟的問題就要用市場經濟的手段去解決。國家發改委也已經提出要逐步把工業生產調節到位。但一方面給著化肥生產企業優惠政策,一方面又用關稅政策限制出口,雖說國家政策是想保證國內用肥,但在追求利潤的企業眼里這是自相矛盾的政策;建議不如就把化肥出口關稅拿來直補農民,會是比較有效的辦法。
陜西稼豐農資總經理趙渭樂打了個比方。對化肥出口只抑制不行,就像黃河上的凌汛一樣,要疏導要釋放。大家都建議,對目前的問題用疏導的辦法來解決最穩妥。
淡儲像出戲,又是一個事關各方的博弈。最好的結果是,既滿足了企業的利益,又照顧到國際市場,最終還要確保中國農民的種植需要。應該說,靠淡儲一勞永逸地解決化肥市場問題那是幻想,從政策性儲備到市場性儲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人也提出了新的建議:既然涉及國家糧食安全,何不像國家糧食儲備、國家石油儲備那樣建立一個'國家儲備'?宮鴻冰就建議國家建立化肥戰略儲備,這樣更能發揮平抑作用。
我們寄希望于'大角色'——國家,它擁有最具效力的好牌——政策,不論是提高關稅、增加淡儲補貼,還是給農民直補,主旨還是要保障化肥的有效供應,穩定化肥市場,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由此出發的任何政策都是正確的,關鍵是一定要有效。
同時我們也希望,不管怎樣,每個角色都要為自己的位置負責。正像華北糧食大省一個承儲企業的老總所言:企業畢竟還有社會責任。等一切都明朗了,國家、農民還要我們干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