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嚴重過剩、磷肥供需平衡、鉀肥供不應求,三種化肥正好對應三種典型的市場供求關系。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這是一種巧合,還是必然,面臨的形勢和發展前景又將如何?
當前,國內化肥市場上尿素嚴重過剩,磷肥供求平衡,鉀肥供不應求,三者分別代表了市場“過剩、平衡、短缺”三種典型的供求關系。在全球化肥市場一體化大背景下,三種化肥雖然處境各不相同,但他們各有“一本難念的經”。記者結合日前在新疆召開的“第九屆全國肥料雙交會”上中國磷肥工業協會理事長武希彥的演講,以及從有關部門收集的資料,對三種化肥所處的國內外形勢,以及面臨問題作一番分析和引申。
尿素:國際供需緊張 國內嚴重過剩
2006年全球尿素產能達到1.523億噸,比上一年增長了4%,將近80%的增量在東亞,主要在中國,其產能凈增800萬噸,西亞增加200萬噸,非洲60萬噸,磷肥產能下降90萬噸。預計2007年全球尿素產能1.57億噸,2011年達到1.92億噸,全球尿素產能增加3530萬噸。從數據分析顯示,2007年和2008年全球尿素產能供需緊張,2009年以后才能趨于緩和。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根據國際尿素需求狀況分析,國際市場尿素供需偏緊,隨著國際能源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對國際市場尿素價格形成支撐,并且可能推動價格繼續上漲。而國內尿素市場卻早已打破供需平衡,產能過剩釀成的惡果讓整個行業陷入困境。
2006年,國內尿素產能4850萬噸,比上一年增長12%,貢獻了2006年全球增長的85%。當年產量為4578.60萬噸,超過全年的表觀消費量4445.6萬噸,全國有270多萬噸產能過剩。(見表一)今年我國尿素產量還將會有較大的增長,預計全年產量將突破5000萬噸大關,年增長率10%以上,而全國尿素需求增長率為5%。嚴重的供過于求絲毫沒減弱產能繼續擴張的熱情。我國尿素產能預計將從2007年的5600萬噸,增加到2011年的7000萬噸。今年,全國將有近600萬噸過剩產能。大量過剩的產能國內銷不完,出口國際市場又受阻。自2005年6月1日起,我國對尿素出口執行暫定季節性差別出口關稅稅率,1—9月份為30%,第4季度為15%。而當前國際尿素價格為250美元/噸,高額的關稅讓尿素出口企業價格優勢減弱,出口的積極性受到打擊。目前,全國60%的企業尿素出廠價跌破成本線,嚴峻的形勢讓整個行業為之震驚。
點評:過剩之痛
8月上旬,中國氮肥協會理事長緊急會議在北京召開,這給整個氮肥行業上了沉重的一課。這一課使我們深刻體會到:市場決不是萬能的。
近幾年,我國的尿素產能、產量逐年提高,超過實際需求的比重越來越大,這一點企業并非毫不知情。各種場合、各種渠道都在不厭其煩地提醒:產能嚴重過剩會帶來嚴重后果。但產能大肆擴張的步伐卻并沒有放緩,大型尿素裝置輪番上馬的消息不時見報。誰能剎住尿素擴張的“飛車”?也許有人會認為,市場這一只“看不見”的手自然會踩剎車的。因為供過于求之后,價格下跌,進入尿素的資本就會減少,“飛車”就會慢下來。此言確實有道理。
但如果我們完全寄希望于市場調節,其代價未免太大了。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匱乏,生產尿素需要大量的煤、天然氣、電等資源,僅僅依靠市場調節難免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如果我們的政府調控部門能根據尿素市場的供求形勢,適時調控尿素產能,那么,今天的局面何至如此嚴酷!
磷肥:全球原料上漲 國內形勢逼人
2006年,全球磷肥消費量3678萬噸(P2O5),其中發展中國家消費73%,發達國家僅占27%。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高濃度磷復肥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日益增長,2006年已經高達77%,磷銨已經占到磷肥的50%,低濃度的肥料只限于少數地區使用。低濃度磷肥的主要代表,磷酸鈣的使用率在中國一直在下降,但在巴西、阿根廷及歐洲則反其道而行之,處于上升階段,而大洋洲則基本保持穩定。
以往,我們一直宣傳中國的磷礦石豐而不富,難以為繼,但2005年底美國一家調查機構公布的“2005年世界磷酸鹽儲量”表明,中國磷礦資源儲量世界第一,達到66億噸,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第二,是57億噸。隨著選礦技術的進步,以及磷礦石價格的提高,中國磷礦資源優勢日益顯著。2005年,我國磷肥產量、消費量均超過美國,居于世界首位。2006年產量達到1211萬噸(P2O5),其中高濃度磷復肥820萬噸,占磷肥總產量的67.8%,磷肥自給率達到99.8%,進口純P2O52.6萬噸(見表一)。需要特別關注的是,我國由于硫資源不足,去年進口881萬噸硫磺,今年預計進口900到1000萬噸硫磺。結果今年8月份之后,國際硫磺價格由79美元/噸上漲到220美元/噸以上,致使每噸磷銨(一銨、二銨)增加450元成本,每噸三元復合肥(NPK)僅進口硫磺一項就增加300元。我國硫磺進口量雖然極大,但在硫磺國際貿易中并沒有話語權。受制于國外供應商,使得國內磷復肥生產極其被動。受原料上漲支撐,下半年國內磷肥價格漲勢已定,農民對此肯定會有意見。即使磷肥順勢漲價,但一些生產企業也難逃虧損的命運,形勢非常嚴峻。另據了解,近年來我國磷酸二銨年均農業消耗量始終保持在600萬噸左右,2006年我國二銨產量589萬噸,而預計2008年磷酸二銨產量將達到930萬噸。我們不禁要問,今明兩年新增的300多萬噸產量僅靠農業生產消耗可能嗎?如果國內銷不完,只能依賴出口,但磷銨屬于資源性產品,在國家限制資源性產品大量出口的政策環境下,一旦出口受阻或國際市場發生變化,國內磷肥市場將面臨尿素一樣的困局。
點評:平衡之憂
從美國這家調查機構傳出“中國磷礦資源全球第一位”的消息讓人感到振奮!豐富的磷礦資源使得我國磷肥產業不必受制于國外。
但我們千萬不能忘記:我國高品質的富礦并不多,而且礦產資源不可再生,總會有枯竭的那一天。另外,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農業大國,農業生產所需的磷肥關系國計民生。因此,絕不能任由磷礦無節制地 開采,激起磷肥產能一路“狂奔”,最終步尿素產能嚴重過剩的后塵。當前,磷復肥市場供求基本平衡,價格整體上處于高位,企業上馬磷復肥項目的動力不小。加強磷復肥宏觀調控正當時,國家一方面要嚴格控制新上低水平的磷復肥建設項目,特別是在磷資源集中的地區;同時通過政策引導正在生產的磷復肥企業從提升選礦技術、加強經營管理等方面節約資源,提高效益。磷肥行業,切勿步尿素后塵!
鉀肥:國際行情看漲 國內產能漸增
全球鉀資源十分豐富,已經探明的儲量可供世界使用380年。但鉀肥資源分布不勻,生產主要在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德國、以色列、約旦等少數國家,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德國就占全球鉀鹽產量的76%。2006年全球鉀鹽產量4880萬噸(KCL),比上一年下降10%。下降的原因,一是2005年全球鉀鹽生產活躍,中國和印度年底有大量庫存,二是中國去年與鉀鹽供應商的代表——白俄羅斯談判一直持續到去年7月份才簽約,導致2006年鉀鹽上半年低迷,下半年供需緊張。
今年年初,中國與白俄羅斯盡快將今年的鉀鹽談判價格確定,在全年的基礎上每噸氯化鉀上漲5美元,隨后國際尿素、磷銨大幅度漲價,鉀肥跨國集團也大幅度提高價格。以致于印度與白俄羅斯最終簽約的氯化鉀到岸價比去年每噸上漲50美元,達到270美元/噸,目前價格呈繼續上漲趨勢。
未來幾年,全球氯化鉀預計從2006年的6560萬噸,增加到2011年的7630萬噸,有1070萬噸的新增能力,主要來自于加拿大、俄羅斯、中國、約旦和阿根廷。如果按年度計算,在2009年以前平均每年增加200萬噸氯化鉀,到2010年阿根廷新建的240萬噸氯化鉀將投產,除中國以外,大部分新增能力都將用于出口。國際化肥工業協會(IFA)預測,近期全球鉀鹽供應將會緊張,從中期看,2009年以后,鉀鹽供需關系趨于緩和。但是,由于鉀肥集中壟斷在少數幾個國家手中,鉀肥跨國公司會人為制造資源緊張氣氛,今后鉀肥仍然將會在高位運行。
由于我國鉀資源匱乏,產業發展和交通運力滯后,我國鉀肥供需缺口很大,長期依賴進口供應。國內鉀鹽資源分布也不均勻,主要分布在青海和羅布泊,后者鉀鹽資源初步探明量為2.5億噸,占全國鉀鹽探明儲量的50%。青海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鹽湖的鉀鹽儲量為1.4億多噸。近幾年,青海、新疆鉀肥產業發展很快,這不僅增加了我國鉀肥的有效供給,提高我國鉀肥的自給率,還可減少我國國際貿易風險。隨著青海鹽湖集團2006年生產氯化鉀100萬噸,青海中信國安百萬噸級鉀鎂肥工程今年產能將達30萬噸,2009年將達100萬噸,“新疆國投”120萬噸硫酸鉀項目將于2009年建成投產,2010年,“三大鉀肥工程”全部建成投產后,國內鉀肥供需緊張的局面會有所緩解。但由于我國大部分探明鉀資源都被利用,而鉀肥的需求會繼續增加,使得鉀肥短缺的矛盾依然存在。2006年,中國氯化鉀產量325萬噸,鉀肥自給率達到30%。到2011年中國鉀肥產能可能達到500萬噸,鉀肥自給率將達到40%左右。(見圖二)
點評:短缺之解
雖然我國鉀肥自給率達到30%,但短期內鉀肥對外依存度較高的處境難以改變。當前,我們不僅要挖掘自產鉀肥的潛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與鉀肥跨國公司的談判能力。
2005年我國鉀肥施用量700多萬噸,產量卻只有176萬噸,對外依存度高達76%。2006年,我國鉀肥產量就翻了近一番。只有我國的自給率不斷提高,對外需求逐年下降,才能增加我們對外談判的籌碼。假如自給率不升反降,壟斷組織怎肯輕易讓步!
與此同時,如何與這些鉀肥跨國公司談判也是企業、政府有關部門急需研究的課題。如何以最低的價格進口鉀肥,不僅涉及到高超的談判技巧,而且涉及到協調各方關系。只有步調一致、協作有力,才能在談判中占據主動,爭取最大利益。另外,鉀肥工業還需加大“走出去”的步伐,通過境外資源勘探開發、與世界主要鉀肥出口國簽訂長期貿易協議等措施,努力實現國內生產、境外開發、國際貿易各占1/3的目標,確保農業生產對鉀肥的需求。
尾聲:國際化肥此“增”彼“漲”
據IFA統計,2006年全球化學肥料消費比2005年增長了3.9%,大大超過了過去10年間的平均增速,中國和印度兩個發展中大國比2005年大幅度增長,美國和巴西有所回升,其他消費國需求有所下降。
2007年,全球化肥業前景看好,全球化肥需求、價格在一片“漲”聲中運行。據保守估計,全球需求將比2006年增長3.6%,多數肥料價格也達到了過去10年來的最高水平。2007年初,尿素、磷銨價格大幅度上漲,漲幅達到65%;一銨、磷酸、鉀肥、磷礦石、硫磺等價格也大幅度上漲,今年絕大多數化肥產品和原料全球性供應緊張。此外,由于部分地區的貨運量增加、能源價格高位運行,化肥海運費用也在一路上漲,最近達到歷史新高。
中國是世界化肥貿易和消費的第一大國,各地化肥施用水平相差很大,東部地區使用量偏高,西部地區施用量偏低,化肥利用率普遍較低,化肥生產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應該增強責任意識,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農民增收、為創建資源節約友好型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