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經濟快速持續發展過程中,農業中的化肥消費量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隨著對農業投入力度的加大,農業再次進入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時期。化肥在保障糧食產量上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但是,糧食產出和化肥投入之間的產投比逐步下降,尤其是氮肥的利用率降低,石油和磷礦等化肥生產資源逐漸緊缺。近日,記者在 “中國緩控釋肥產業發展高層論壇”上了解到 ,緩控釋肥這一朝陽產業的興起,不但前景廣闊,而且對經濟發展、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緩控釋肥技術將使我國化肥產業迎來春天。
緩釋肥料 將提高肥料利用率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很低,氮肥當地作物的吸收履行率僅為35%,綜合損失率高達60%,肥料養分的大量流失不僅浪費了煤、天然氣等大量的不可再生戰略資源,也導致地下水硝酸鹽含量大幅提高。
國家為了提高糧食單產,農田化肥投入從20世紀60年代逐步增長,到90年代糧食總產單產開始增長。目前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化工生產國和消費國。據統計,2002年全世界化肥用量1.42億噸,我國生產和使用量為4629萬噸,超過世界總用量的1/3,居世界之首。截至2006年,我國化肥產量達到4860萬噸,預計今年我國肥料的產量將超過5000萬噸。單位面積化肥使用量達到167~180公斤,根據中國農業大學資源學院的測算,我國化肥的利用率只有20%~30%。
據了解,緩控釋肥是以各種調控機制使其養分最初緩慢釋放,延長作物對其有效養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養分按照設定的釋放率和釋放期緩慢或控制釋放的肥料。這種肥料具有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使用量與施肥次數、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農作物產品品質等優點,突出特點是其釋放率和釋放期與作物生長規律有機結合,從而使肥料養分有效利用率提高30%以上。
全國人大常委,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路明表示, 由于緩控釋肥具有緩釋作用,可以減少化肥的氣態和淋洗損失,從而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通過大量的試驗數據表明,緩控釋肥可將肥料利用率由原來的35%提高1倍左右,氮肥流失率顯著降低,可以節省氮肥用量30%-50%。
路明說,目前,社會面臨生活與生存、發展與環境等多方面的矛盾與挑戰,尤其是農業,不管是從生產方式、組織結構,還是思想觀念,都應該實現轉變,緩控釋肥料產業雖然在中國發展時間不長,但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與重大的社會意義,要積極推廣緩釋肥,做好實驗示范,并建議農業部把緩釋肥納入測土配方使用計劃,爭取國家政策支持,讓緩釋肥料在節約資源,節約減排,節能增效中發揮作用,在實現科學發展中作出貢獻。
緩控釋肥 向節能環保靠攏
據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公布,我國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0%、10%和5%。而我國每生產1噸尿素約消耗1.5-2.0噸原煤或油、氣800公斤,2004年我國生產化肥消耗的煤為0.9億噸,約占煤炭總產量的4.5%,消耗天然氣100多億方,占總產量的25%。而另一個化肥生產的重要原料-磷的資源探明的儲量為163.6億噸,但真正可利用約為39億噸,按每年開采5000萬噸,實際利用率60%計算,僅僅夠使用45年。
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員李家康向記者表示:“目前我國傳統化肥的浪費問題十分嚴重,氮肥當季作物吸收率僅為35%,磷的當季利用只有10%至30%。這不僅僅是能源浪費問題,更重要的是對土壤、地下水、空氣的污染,會造成農作物品質降低、環境污染嚴重等后果。要遏制這種局面,必須在保證農業產量不降低或者持續增長的前提下,減少傳統化肥的使用量,大力推廣土壤配方肥料與緩控釋肥料。
自主創新 加速釋肥產業的快速發展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我國的緩控釋肥技術(產品)在技術研發上不斷取得突破,使生產成本大幅下降,讓一直被稱為“貴族肥料”的緩控釋肥,真正可以進入廣袤農田。同時,我國的緩控釋肥產業化生產也得到迅猛發展。目前,我國已在山東金正大集團建起亞洲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品、自主品牌的緩控釋肥產品,未來三年內,山東金正大集團將形成200萬噸的生產能力,將成為全球最大緩控釋肥生產供用商。
國家科技部調研室主任胥和平認為,我國企業、產品要想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必須加大自主創新步伐,緩控釋肥產業技術創新能取得世界領先地位,必將為中國的緩控釋肥產業的發展進入全球大市場提供重要保證。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副司長胡恒洋則表示,緩控釋肥料已經成為肥料發展的一個方向,甚至有可能給肥料和農業帶來一次變革,對建設節約型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有積極意義,并且具有巨大的市場前景。國家將進一步鼓勵、支持像緩控釋肥產業這樣的“環保產業”、“節能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