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農藥生產技術水平及規模不斷擴大,對進口農藥的依賴性降低,農藥進口總體呈下降態勢。
2007年前7個月,中國進口農藥2.7萬噸,同比下降5.9%,價值1.5億美元,同比增長5.1%,進口平均價格為5,562美元/噸,同比增長11.7%。其中,受上年7月份中國進口農藥基數較小影響,2007年7月份中國進口農藥同比大幅增長,進口3,120噸,價值1,793萬美元,同比增長44.4%和27.6%,平均價格為5,746美元/噸,同比下降11.5%。但從月度進口規模來看,7月份中國農藥進口量低于2007年月均3,857噸的進口量,環比增長6.2%。
農藥出口情況:前7個月中國農藥出口量增價揚。
近年來,中國農藥行業取得長足進步,規模持續放大,質量穩步提高,品種不斷增加,為優質高效農業提供了強有力支撐,現已成為世界主要農藥生產國,農藥在滿足國內需求同時,出口逐年增長,現已出口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海關統計,2007年前7個月中國出口農藥29.1萬噸,價值7.7億美元,分別較上年同期(下同)增長13.5%和17.6%,出口平均價格為2,657美元/噸,增長3.7%。私人企業成為出口為主角,且增長較快。前7個月中國私人企業出口農藥11.1萬噸,增長28.3%,占出口總量38.3%;國有國有企業出口農藥8.6萬噸,增長8.6%,占出口總量29.7%;外商投資企業出口6.3萬噸,增長15.6%,占出口總量21.7%。從出口品種看,主要以除草劑和殺蟲劑為主,前7個月中國出口除草劑16.4萬噸,增長10.1%,占出口總量56.6%;出口殺蟲劑8.6萬噸,增長10.2%,占出口總量29.6%。
中國農藥出口穩步增長,但依存在的諸多問題制約行業發展。
一、技術工藝落后,環境污染嚴重。農藥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中國農藥生產技術在自動化和生物技術研究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是仿制國外產品,自有專利品牌較少,造成產品品種老化,缺乏核心競爭力。目前,中國原藥與制劑之比僅為1:5,而在美國高達1:36,在日本達1:30。而目前,中國現有農藥生產廠家2,000多家,但生產規模普遍較小,技術工藝落后,沒有條件購買環保設備,再加上一些生產企業環保意識淡漠,造成了農藥生產過程中違規排放、兌水排放現象十分嚴重,對國內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和破壞。
二、中國在農藥殘留標準制定方面相對滯后。農藥的藥物殘留限量(MRL)是歐美等發達國家根據本國居民飲食結構和習慣,通過確定藥物每日最大允許攝入量(ADI),測算出的農作物農藥殘留標準。中國缺乏對本國居民ADI的研究,多年一直參考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ADI標準來制定中國的MRL,因此,很多地方并不符合國人的健康要求。
三、低價出口競爭嚴重,經濟效益增長慢。由于中國農藥企業科技投入少、生產成本較低,出口農藥價格偏低,據統計,2007年前7個月,中國出口農藥平均價格較同期進口農藥價格少2905美元/噸。再加上出口企業之間相互壓價現象嚴重,使得企業利潤空間小,效益低下,部分企業的出口利潤主要依賴于出口退稅等優惠政策,而隨著中國降低出口退稅,這對農藥行業產生較大影響。
農藥是事關“三農”的興衰和發展,是構筑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的關鍵。目前,中國農藥行業中存在的最突出問題是對中國的食品源頭安全和環境保護構成威脅。為此,建議政府有關部門:一是鼓勵企業增強品牌意識,樹立有影響力的本土品牌,擴大品牌農藥的銷售;二是逐步健全農藥的市場準入制度,通過提高農藥生產和經營的門檻以及建立國內農藥標準,規范競爭;三是加大對生態農藥的科技投入,引導企業調整與優化產品結構,發展高效低殘毒的品種,以適應現代農業對農產品健康和環境安全的要求,確保食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