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化肥淡季儲備制度效果比較好,大量的儲備在旺季時投放市場起到了穩定市場的作用。這項政策進入穩定期。但同時,該負責同志表示,愿意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通過制度的完善切實讓這項工作發揮作用。隨著這項制度的日趨完善,淡儲制度穩定化肥市場的作用會更加明顯。
就在不久前的一次會議,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提醒:“(承儲)企業也是存在經營風險的,不是進入淡儲就一定能獲利。去年,浙江就有一家企業因執行淡儲而虧損很大。”在化肥企業眼里,國家給予的利息補貼成為爭相承儲的動力。但風云變幻的化肥市場潛藏了各種風險,豈是每噸不到50元的貼息所能化解殆盡的?
三年以來,化肥淡儲的“蓄水池”作用很好地化解了旺季市場的供需矛盾,解除了國家對旺季化肥價格暴漲的擔憂。但承儲企業的風險之憂何以解之?如果不能盡最大限度降低承儲風險,將使承儲變成“燙手山芋”,淡儲制度的可持續性、穩定性將難以保證。
銀聯信分析:
一、我國化肥淡季儲備制度簡介
化肥屬于“全年生產,季節銷售”的產品。每年的農業生產旺季,化肥需求量陡增,而化肥供應受制于生產、原料、運輸等因素,容易因供不應求而價格過度上漲。
為此,2004年11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向國務院提出建立化肥淡儲的意見,經過國務院同意后,國家發改委在2005年元月出臺了化肥淡季商業儲備管理辦法,年底又公布了化肥淡儲管理辦法的補充規定。2005—2006年度,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通過招標方式,分兩批確定了42家承儲企業,淡儲規模從上年度的600萬噸(實物量)增加到800萬噸。同時,各省也陸續實施省級化肥儲備制度,儲備規模超過300萬噸。目前,國家與省兩級化肥淡儲框架已基本確立。淡儲制度對緩解化肥常年生產、季節使用矛盾,提高供應保障程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6年,我國42家承儲企業共采購化肥2256萬噸,比前3年平均增加1052萬噸,增長87%。淡儲期結束后,各承儲企業向淡儲區域調送化肥2104萬噸,比考核量多290萬噸。絕大多數承儲企業完成了國家淡儲任務,旺季化肥價格平穩。據了解,去年6月份之后,全國各地陸續進入用肥旺季,但化肥市場卻出現了近年來少見的現象,無論是出廠價還是市場價,不但沒有上漲,反而連續下跌。化肥銷售旺季價格不漲反跌的主要原因,除產能增加外,國家實行的化肥淡儲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承儲企業的經營風險浮出水面
在化肥淡儲政策進入穩定期以后,承儲企業的經營風險逐步浮出水面。綜合來看,承儲企業的經營風險主要有以下三個:
一是未來化肥價格難測,增加企業經營風險。
這是化肥淡儲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比如,承儲企業進貨價格過高,而化肥淡儲到期后,承儲企業必須在標的區域內及時銷售庫存化肥,但當時的化肥價格如果一路下滑,甚至加上國家的貼息都無法填補缺口時,承儲企業將面臨虧本經營。尤其是淡季出現化肥價格走高時,承儲企業的壓力難以想象。以尿素為例,去年尿素淡季出廠價最高時達到1850元/噸,而旺季最低價格變成1580元/噸,這樣算下來,每噸尿素虧損達到270元,而國家貼息每噸才50多元錢,就是不算儲存費用,每噸就要虧損220元。如果按照6萬噸承儲量計算,并且一噸只比進價跌100元,一年就要虧損600多萬元。
二是國家化肥淡季儲備政策,對企業的行為方式造成影響。
2006年,國家對淡季儲備企業銷售儲備化肥增加了時間的限定,即要求在3月底、或4月底儲備要達到一定的量;此外對每月末的平均庫存數等亦有詳細的規定。這就使得一些承儲企業短期內搶購儲備資源應付檢查,也會導致價格局部快速上漲。比如一些淡季儲備企業在選擇儲備期時,為了免除市場風險,將儲備期定得太靠后,到3月、4月財政開始檢查儲備合同的執行情況時,企業庫里沒有足夠的儲備量,為應付檢查便大量進貨。此時已開始進入用肥旺季,儲備企業反而從市場中搶肥源,沒有資源去平抑價格,對價格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是一些承儲企業的違規行為面臨政策監管的壓力。
在化肥淡季儲備中,政府并不承擔全部責任,只是對企業存貨占用資金的貸款提供合同儲備期內的利息補貼,貸款本金由企業負責償還,企業經營盈虧也由承儲企業承擔。政府不規定專門針對淡季儲備企業的銷售價格,企業雖然拿到了政府貼息的好處,但是市場價格的波動風險完全由自己承擔。這樣,企業既想得到銀行貸款和財政貼息的好處,又想規避市場價格波動導致的經營風險,設法違規就不可避免。而違規即面臨著政策監管的壓力。
如2006年6月12日,國家發改委經貿司發布通告,稱“在化肥淡季商業儲備過程中,某省化肥淡季儲備聯合體中的個別淡季儲備企業,虛報淡季儲備化肥數量,假造有關賬簿,日前已被財政部駐當地專員辦查處”。通告還羅列了被查處企業的違規事實,包括通過偽造尿素堆場、變造賬簿、虛構交易等不正當手段偽造庫存量和購進量數據,以及將淡季儲備貼息資金轉為小金庫直接發放。
三、明年主要淡儲產品市場形勢令人擔憂
對于明年的市場,業內人士普遍不太樂觀。淡儲主要安排尿素、磷酸二銨等高濃度化肥,而這兩種化肥目前面臨著產能過剩。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統計,今明兩年我國尿素產能高速釋放,預計新增尿素產能265萬噸,全年產量將突破5000萬噸大關。但全國尿素需求的增加卻僅為5%,預計今年全國將有200萬噸產能過剩。同時,磷銨產能今年將進入釋放高峰期。磷酸二銨產能在去年底的900萬噸基礎上新增200萬噸,全年產量將達790萬噸,比去年凈增191萬噸。加上正常的近百萬噸的進口量,今年國內供應量將多出300萬-310萬噸。淡儲主要兩個產品未來市場價格令人擔憂。
四、化肥淡儲制度期待政策有力支持
現在的化肥市場處于一個轉折時期,產能在快速釋放,化肥需求增長遠趕不上供應增長速度,再加上國家各種政策因素影響,化肥市場價格不穩定。另外,《化肥淡季商業儲備管理辦法》規定,淡儲化肥貼息成本由委托單位參照國家規定的尿素中準出廠價或其他品種市場價格情況和合理運雜費用逐年確定。所謂的“中準出廠價”根據得不到落實,部分化肥企業出廠要高于中準價,但企業通過各種“手法”逃避檢查,而貼息卻是按低于實際價格的中準價確定,這無疑降低了承儲企業的貼息水平,加大了承儲企業風險。因此,化肥淡儲制度期待政策更為有力的支持。比如,目前對農民的農資直補額度是根據每年農資價格漲幅來確定的,化肥淡儲制度也可以參照直補政策,按淡儲期前后化肥價格波動幅度給予合理的補貼,這樣才能保護好承儲企業的積極性。
五、淡儲困難重重,企業風險管理應加強
近兩年,我國化肥產能快速擴張,供過于求的局面已經形成,而行業正在向完全市場化過渡,各種矛盾較為突出。淡儲無法回避市場風險,而最大的風險是承儲企業選擇進入的時機問題,也就是在什么價位時買進,對未來化肥價格走勢判斷以及把握未來市場能力要求更高。這對承儲企業的管理和判斷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挑戰。
承儲企業應當能夠伺機而動,減少風險。化肥淡儲期限為六個月,一般為當年10月至次年3月。為適應各地種植習慣的差異,國家允許承儲單位可依照用肥季節差異情況對部分區域淡儲起止時間做適當調整。在半年的承儲期內,化肥市場的價格有起有伏,而承儲企業在何時進貨,進多少貨,這些都要根據承儲企業標的區域內的市場結構、來年市場價格的預期以及當前價格走勢,以尋找更具優勢的進貨價格。
產銷聯儲,風險共擔。目前,承儲主力是化肥流通企業,生產企業近年來要求加入淡儲行列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止。當前,一些農資流通企業承儲受損后,開始探索與生產企業實行聯儲的模式。而化肥生產這一方,大多數尿素企業缺乏通暢的營銷網絡,特別是自有的營銷網絡,如果完全沒有掌控銷售網絡的能力,承儲企業在標的區域市場競爭中將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風險自然也會加大。所以,一些生產企業也有與經銷商進行“聯儲”的意愿。這種“利益共享,風險同擔”的淡儲方式,能有效地降低廠商雙方的淡儲風險。所以產銷深度合作是化解當前淡儲風險的辦法之一。
適度集中,分散風險。上年度,全國42家企業承儲800萬噸化肥,平均每家企業承擔了將近20萬噸。如果一噸僅虧損10元,虧損額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如果能多一些企業進入淡儲,每個企業量力而行,市場風險就會分散。除了單個企業的承量不宜過大外,旺季化肥投入過于集中的問題也應予以重視。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對淡儲期內的出貨控制應做些調整,適當允許承儲企業向下游放出一些貨。讓承儲企業掌握適度規模的化肥儲備,隨時可以對化肥市場進行吞吐調節,減少淡季承儲企業的經營壓力。
面對淡儲風險,退卻的同時等于放棄可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因此,在參與中盡最大努力規避風險才是明智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