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品種開發速度減緩
自1995年以來,由于環保壓力越來越大,農藥研究開發費用激增,農藥新品種問世的步子放慢,再加上轉基因作物的迅猛發展,世界農藥銷售額增長緩慢,1995~2005年10年間銷售額僅增長約11%。近年來,世界農藥產品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殺蟲劑銷售平穩,除草劑略有增加,殺菌劑有較大增長。目前,世界農藥產品總的發展趨勢是開發高活性、高安全性、高效益和環境友好的化合物。一個新品種從化合物的合成到商品化需要篩選10萬~13萬種化合物,花費10年時間、耗資2億美元以上。因此,農藥新品種開發和上市速度減緩。
2、大公司推動市場全球化
農藥的開發具有高風險、高投入和周期長等特點,實力較弱的公司無法承擔。因此,近年來世界農藥公司之間進行了一系列資產重組,通過兼并與合并,使世界農藥生產更加集中,壟斷性更強,也更有實力進行新農藥的開發和生物工程的研究。1994年世界大型農藥公司有10家,到2002年只剩下6家。2004年這6家公司的銷售額占全球總銷售額的69%(含非農用銷售額)。目前,世界農藥開發和生產主要集中在北美和西歐,銷售額在20億美元以上的6家公司全部在這兩個地區。在新品種的開發方面,他們也處于世界前沿。表3為2003~2004年世界排名前10位農藥企業的銷售額。
3、生物技術受追捧
上世紀80年代末,基因工程在農藥領域的應用取得了突破性進展,90年代以來,已經有數百種基因作物取得了登記。目前,已經有一批抗蟲、抗病和耐除草劑的作物進入產業化。轉基因作物的播種面積,已由1995年的188萬公頃增加到2005年的9000萬公頃;農業生物技術市場規模,已由1998年的16.7億美元增長到2005年的52.5億美元。基因工程對世界農藥市場的影響日益加大,特別是化學殺蟲殺螨劑將受到轉基因作物的沖擊。
4、全球分工協作獲進展
跨國農藥集團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利用外部的優勢資源,重新定位、配置企業的內部資源。這些公司將主要掌握科研開發和銷售,而把農藥的生產轉移到其他有成本優勢的國家,國際化分工協作的外包市場正在形成與發展。中國的許多企業利用這個機會,在農藥大量出口的同時,也引進了一些國內需要或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