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方便面的“結盟”漲價被宣布無效,雖然市場中的競爭對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但是,這種經過協調統一所達成的“一致意見”卻有幾分“操盤”之嫌。聯盟解體的原因不是不該漲價,而是以何種方式漲價。如果它背離了市場機制下公平競爭的本質和原則,那么行為對市場、對消費者的損害是明擺著的。原本市場放開減去了政府的行政干預,讓企業有了充分的經營自主權,但是在既得利益面前,有人卻蔑視了上帝賜予市場中其他人的公平競爭權利,過度地濫用了自己的職權。
方便面的漲價同盟解體了,可悲的是,化肥界同樣有著諸如此類的不和諧“音符”。日前,某協會也想針對自身產業的低迷市場情況,制定最低限價保護政策。這種同盟的凝聚力能持續多久?是否能挽回產業結構不合理造成的業績下滑之勢?卻沒有明確答案。
而對于鉀肥,消費者恐怕還不僅僅是說“不”那么簡單。方便面對于大眾來說,不過是一種生活消費品,消費不起可以尋找替代品,但是對于鉀肥這種資源壟斷性產品,糧食對它的需求是必須的,因此渠道對它不能說“不”,農民們同樣也不能對它說“不”。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沒錯!方便面不是鉀肥,但其面對的市場形勢又何其相似。鉀肥的獲益者涉及到從上到下的整個鏈條,進口價格上漲不過是給每個漲價環節一個漲價的理由罷了,這種利益的“結盟”何嘗不是“操盤”呢?。
記得茅于軾老先生的一篇《替富人說話,為窮人辦事》的短文,招致網界的一頓口誅筆伐,但是試想一下,如果有些人是“替窮人說話,為富人辦事”又當如何?有些人口中都是農民的利益,甚至唱著高調呼吁政府多增加農民的補貼,但對農民干的卻是搜刮錢財之事。
方便面“事件”讓人們認識到,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上升,只能通過合法的、適當的提高價格予以部分補償。所不同的是,公眾對方便面的聯手漲價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同情,但是鉀肥呢?這種資源壟斷性產品張價,你能得到農民的體諒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