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藥使用中,最容易用錯的字莫過于“對水”了,一向有人將其寫成“兌水”,那么究竟哪個才是正確的呢?查查《辭海》,可以看到“兌”僅用于貨幣交換等場合,是指交換的意思,與農藥使用時的“和水混配”的意思差之甚遠。
再說作物,南方有一種常見的水果叫“柑橘”,可還是有很多人稱之為“柑桔”,而《辭海》中給出的解釋是,只有做“桔梗”用時才用“桔”字。
還有一個字,也很容易出錯——“椿象”。就是半翅目昆蟲的俗稱,一般表述為“椿象”,“盲蝽”則俗稱為“盲椿象”。這本以“木”字為偏旁的字,卻被很多人冠以與“蟲”為伍,看似更加貼切,實為錯用。
多加一個“蟲”字,并非半翅目昆蟲專有,同翅目里的蚧類也難逃此類。本是蚧類昆蟲,俗稱“介殼蟲”(這也是有淵源的,因為蚧類昆蟲可分泌物質形成介殼),卻被加以“蟲”字,稱為“蚧殼蟲”。
有繁也有簡。有些名字雖然被復雜化了,但還是有一些名字被隨意簡化。比如“黏蟲”,一種鱗翅目夜蛾科的昆蟲幼蟲,常發于小麥上,卻經常被表述為“粘蟲”。
如果說這些都只會大量出現于說明書上不顯眼的位置,那么,一些農藥有效成分的通用名如果出錯,就更不應該了。
甲氨基阿維菌素,是因為阿維菌素被“甲氨基化”了,卻常常被寫成“甲胺基阿維菌素”,不知是否可與登記證上的名稱相符。咪鮮安,一種優秀的甾醇抑制劑,經常被表述成“咪鮮胺”,不知廠家是想通過如此方式來表達此類藥劑藥效更強勁,還是持效期“可達一個月”的意思?“月”字作為偏旁的化學類名詞真的不少,可也并不盡是。“草銨膦”不能寫為“草胺膦”,這個詞里面還有一個“膦”字,真正應該用“月”字做偏旁了,卻為何還會出現“草胺磷”和“草甘磷”?
還有三個害蟲的稱呼,也經常受到篡改。它們是截形葉螨、稻縱卷葉螟和潛葉蛾,偶爾也會被寫成“截型葉螨、稻樅卷葉螟和潛夜蛾”。
另外,在很多地方,有一個發音也不對,“唑”,應念成“zuò”(坐)而不是“cuò”(錯)。
關注并規范用字應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劉瑞寧)
附:正誤對照示例表
規范字(音) |
常見錯誤 |
備注 |
對水 |
兌水 |
取“和水混配”意,并非“交換”意 |
柑橘 |
柑桔 |
只有做“桔梗”時為“桔” |
椿象 |
蝽蟓 |
半翅目昆蟲“蝽”,俗稱“椿象” |
介殼蟲 |
蚧殼蟲 |
同翅目昆蟲中“蚧”的俗稱 |
甲氨基阿維菌素 |
甲胺基阿維菌素 |
|
咪鮮安 |
咪鮮胺 |
|
草銨膦 |
草胺膦 |
|
草甘膦 |
草甘磷 |
|
“唑"念 “zuò”(坐) |
“唑“cuò”(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