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碳銨生產企業都在想法設法調整產品結構,努力轉產。轉產最多和最早的措施就是提高氨醇比,生產甲醇和液氨。但是現在部分聯產甲醇的企業,甲醇生產規模有的已經做到10萬噸/年,甚至20萬噸/年,還是舍不得淘汰碳銨,仍保留了一點產量,其根本原因就是這樣依附于合成氨裝置轉產生產的產品,能享受到同碳銨一樣的優惠電價。這些企業表示,什么時候優惠電價取消了,什么時候就徹底不生產碳銨了。
據河南新鄉地區一家碳銨生產企業主管生產技術的負責人介紹,碳銨企業轉產甲醇比較容易,而且與碳銨生產密切相關,效益和銷售市場、運輸都優于碳銨,1.2噸煤生產4噸碳銨,而1.5噸煤只生產1噸甲醇。所以,甲醇的運輸量比碳銨小,運輸半徑和附加值都比碳銨大。幾年前他們就開始轉產甲醇,生產能力達到了8萬噸/年,現在公司的碳銨生產量僅占到總醇的1/5。這樣,他們生產的甲醇還能享受到和碳銨一樣的電價,比工業用電低0.2元/噸左右,按生產1噸甲醇耗電1100~1200千瓦時計,一年至少能節省50萬元。等優惠電價取消了,他們就不生產碳銨了。
山東新泰宏達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龐士果告訴記者,山東省目前還有七八家以碳銨為主導產品的企業。這些企業都是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企業虧本或微利運行。這還是在每噸合成氨享受國家0.2元/千瓦時左右優惠電價的情況下。從去年6月30日起,山東的中小化肥企業電價上調了2.5~5.9分/千瓦時,像他們年產10萬噸規模的企業一年又增加22萬元的電費。如果優惠電價徹底取消,每噸將增加成本100元,到時候根本沒法生存,不想停也得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