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筆者發現,大量假冒偽劣的農膜產品以各種騙術來搶占市場,嚴重影響了這個領域的健康發展。
首先是混淆計量概念。農膜歷來是定量(凈重)包裝,一些違法企業在外包裝所標識的重量與正規包裝沒有明顯區別,但實際產品是毛重,克扣凈重一般在4%以上。
二是在外觀上真假難分。現在的市場上,很多小企業用滑石粉加溶劑固化造粒或一級回料少量摻入聚乙烯原料生產農膜,沒有一定的專業常識的人難把它和優質的農膜產品區別開來。這種制品透光率低,物理機械性能下降,抗風保溫性能差,但他們往往在市場上以低價銷售,欺騙消費者。三是渾水摸魚。一些企業直接用一級甚至二級回料生產吹膜,產品名稱不叫農膜,冠以“聚乙烯吹塑薄膜”,看上去似是而非。這種產品外觀呈灰黑色,透明度很低,因材料老化,手感發硬而卷取錯位、蓬松。因它不叫農膜,也不叫包裝膜,但幅寬、厚度和農膜一樣,既誤導農民購買,又叫你打假無直接依據。這類制品主要來自全國最大的塑料制品批發市場山東臨沂,流向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周邊四省。這種產品包裝上有的有廠名,無合格證,有的甚至連廠名都沒有。但因其零售價是正宗農膜的三分之二左右,還很受用戶歡迎。
為此,一些正規的農膜廠叫苦連天。一些合法的農膜廠量大、質好,但價高,銷售不暢,造成虧損倒閉,有的限產轉向,有的徹底放棄。如江蘇鹽城的一家農膜廠,是該地區的定點單位,有30多年的農膜生產經驗,1988年曾獲省行業評審第一名,全國367家農膜廠評審第四名,是淮海經濟區的優秀支農企業,但在假冒偽劣產品的沖擊下近年已退出競爭,徹底轉產。
農膜是重要的支農產品,假冒偽劣產品的盛行嚴重侵害了農民的利益。而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關鍵在于監管不力。據筆者了解,很多地方的工商管理部門、質監部門,都是在農膜生產銷售旺季或特殊時間才查一下,根本不起作用。加之工商人員在技術上不一定專業,即使檢查也難以完全查出偽劣產品,給不法企業以可乘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