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膜行業要走出困境,真正走上健康有序的發展道路,一方面要靠企業提升品牌和技術創新競爭力;另一方面要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加強市場監管。這是日前在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農膜專委會于濟南組織召開的農膜行業目前面臨困境調研會上,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與15家與會農膜企業達成的共識。
與會企業反映,盡管目前是農膜產銷旺季,但國內十幾家主要大型農膜企業開工率仍只有60%,原料價格上漲依然是企業產能不能正常發揮的主要制約因素。以聚乙烯價格1.2萬元/噸保守計算,農膜完全成本已達1.25萬元,而目前市場零售價只有11.5元/千克,也就是說每生產1噸農膜,企業就要虧1000元左右。因此,絕大多數農膜企業只能微利或虧本經營,根本談不上資本積累。而農膜屬常年生產季節消費產品,每年銷售旺季只有三四個月,但企業得常年備料生產,占用資金量大,財務成本高。為了維系生產,企業只有向銀行貸款或借款,流動資金十分緊張,部分企業因此不得不停產、轉產甚至倒閉。再加上一些不法企業采用劣質原料生產、盜用商標、拒開發票等手段,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而且損害了農民利益。
農膜專委會建議,鑒于農膜在國內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以及生產企業所處的困境,國家應制定行業準入制度,提高入市門檻,并通過稅收等手段扶優除劣,同時加大對偽劣農膜產銷的打擊力度,為正規企業營造規范、有序、公平的競爭環境。 |